和青年人中形成了一種斷裂。2006年,三位六七十歲的老企業家,豐田汽車的豐田名譽會長,JR東海的葛西社長和中部電力的太田會長聯合投資建造了一座“理想的學校”,要為日本培養“有教養的人才”。他們的共同特點之一是深厚的漢學素養。葛西自稱曾熟讀《論語》至今不忘;太田能寫漢詩;豐田雖是工學博士,但喜愛中國古典文化。有趣的是,這座名為海陽學園的中學隻招收男生,因為“擔負日本未來責任的是男人”,招來女權社會團體的一片聲討。

第70節:國技相撲

國技相撲

力士相搏摔跤本來正常,但把人刻意增肥到嚴重不正常的地步,怎麼看都是變態。

雖然近年來陸續發生了力士吸毒、體罰致死的重大醜聞,相撲仍是日本的“國技”。從電器街秋葉原乘電車向東數分鍾,就到了相撲的聖地兩國國技館。十餘年前的相撲比賽時必定是座無虛席,特別是貴乃花、若乃花兩兄弟最威風的20世紀90年代,常常觀者如堵,一票難求。隻是如今外國籍力士越來越多,特別是蒙古人獨領風騷,令不少誌在“維護傳統”的日本人感到不快。隨著本土相撲選手的聲勢下滑,賽事的上座率亦不如以前。而外國人練相撲的動機,金錢是最大誘惑,隻要進入幕內級別,每年至少就有1500萬日元以上的收入。

我很尊敬的“知日”前輩李長聲老師曾毫不諱言他對相撲的不佳觀感,認為它是日本文化中落後粗俗內容的表現,我亦深有同感。相撲的外國粉絲中來頭最大者,莫過於法國前總統希拉克,但我總覺得他喜愛觀看的動機很陰暗。事實上,目睹兩個全身贅肉幾近下垂的軀體互相推搡,視覺上很難有任何愉悅可言。

提到相撲,就都往中國古代的角力拉關係,甚至扯上《水滸傳》的浪子燕青、蔣門神,等等。力士相搏摔跤本來正常,但把人刻意增肥到嚴重不正常的地步,怎麼看都是變態。其實,相撲選手此前並沒有這麼胖。明治時代的力士們平均身高1.70米,體重約100公斤,因為社會地位較高待遇不錯,平均壽命為56歲,比當時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43歲高出一大截。然而,當代力士的體重出現了和日本經濟比翼齊飛般的增長,平均身高1.84米的情況芐體重159公斤。把入門時挺多也就八九十公斤的小夥子,吹氣似的體重翻番,這個增肥技巧無他,除了吃就是睡。一位曾打入日本相撲界的中國選手說,他們隻有中午和晚上兩頓飯,必定有一頓是力士火鍋,食品主要是魚類、肉類、蔬菜和豆製品,主食是米飯,有時也吃麵條或餃子。但身高1.80米的他的體重最多時也隻有135公斤,在相撲界算是輕量級,退役後降低到115公斤。日本裔選手中,武雙山身高1.84米,體重178公斤,真是好一座移動肉山。而美國夏威夷出身的曙太郎是首位外國人“橫綱”,身高2.04米,體重達220公斤!

過度肥胖必然帶來惡果。據統計,1980年至2002年間去世的100名相撲高級選手,平均壽命是63.6歲,比同期日本男性的平均壽命78歲低了一大截。罪魁禍首,自然是畸形的增肥。一時風頭無兩的橫綱貴乃花體重曾達159公斤,始終為內髒疾病所苦。但新一代的王者蒙古人朝青龍身高1.84米,體重124公斤,他的成功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這種愈來愈肥的風氣?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