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第一章周海嬰先生專訪《兩地書原信》校訂本首次公開——專訪魯迅、許廣平之子周海嬰先生記者問:周先生,這次您授權中國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您父母的《兩地書原信》,是基於何種考慮?周先生:我父母的《兩地書》,最早的版本是《魯迅與景宋的通信兩地書》,1933年由上海青光書局印行,這個版本收納父母兩人相互通信的信劄135封(還有29封由於種種原因沒有選入)。請大家注意;這本書的作者具名是《景宋:兩地書:魯迅》。父親生前相當尊重我母親,這本書是兩人愛的見證。是兩人共同創作的作品。它於1938年首次收入《魯迅全集》。後來1995年又出版過《兩地書》的原稿、原信影印合本,但從來沒有出版過一種從原信經過校正的版本,即《兩地書原信》。今天我把《兩地書原信》交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緣於我家與該社交往的淵源已久;中國青年出版社是在上海開明書店合股改製的基礎上成立的,他們的老編輯有許多位是我家的朋友,比如顧均正老先生,在上海抗戰時期我們就是一牆之隔的鄰居,相當熟。這個出版社的編輯力量是很強的。《兩地書原信》編校後,我發現,果真校正出不少幾十年來沒校正的文字。《兩地書原信》由於年代久遠,鋼筆字跡已經模糊,再經過複印,字跡不清的地方已經很難辨認。例如,這第123封信第二段:“覺得(《莽原》《瑣記》及《父親的病》未看)105期閑語集成中心。署名那段《生財有大道》,說起你和梁任公,相形之下,甚為有趣。”剛才我引用的是其他出版社的某一個版本。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兩地書原信》在出版過程中,經過專家們的探討,糾正了這個版本。他們發現在“集成中心”的“心”下麵,還有極小的兩個小點,按當時的書信寫作習慣,這是一個省略號,是又一個“心”字。那麼,這句話應該成為:“閑語集成中,心心署名”。後來我聽說,中青社的編輯和校對的同誌們,為這一句,推敲了好幾天。又再如第59封信,倒數第3段:“現在正應磨練多些,把我鋒芒銷盡,那時是變純鋼還是變杯棬,請你監視我好了。”諸版本皆為“純鋼”,中青社的版本則校正為“鈍鋼”。一字之差,看出了水平。磨練為了銷盡鋒芒,鋒芒銷盡之後呢,應該成為“鈍鋼”,成為慢刀子了嘛!接看下文,“變成杯棬”,杯棬是曲裏拐彎的樹枝做的杯子,在此象征性格的極度扭曲。這處經過校正,使得上下文連貫起來。由於時間關係,我不一一列舉了。有心人可以把《兩地書原信》與影印版對照地閱讀,可以看到中國青年出版社這個版本所下的功夫。現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一再強調圖書的質量,我看,這本《兩地書原信》質量就相當高。記者問:完全以您父母相識、結婚又到您來到世間這樣特定的時間內的書信原本推出,您有什麼深層次的考慮嗎?周先生:首先,父親曾對母親說過:“我們之相處,實有深因”。在這個問題上,我可以引用魯迅研究專家王得後先生的評論,他說:這個版本重要的是它的“私密性”,按現在的青年語言來說,也就是“隱私”——完全公開他們的“隱私”。這些信,當初隻是倆人之間的私事,沒必要向第三者公開。因為完全是“私密”“隱私”,信的內容也就原汁原味,敞開心扉,無所不談。現在由我授權完全以原信內容一字不差地出版這部《兩地書原信》,公開了父母當年“談情說愛”的過程,也是為了圓父母將《兩地書原信》留給我的願望:就是“知道我們所經曆的真相,真實大致是如此的。”出版此書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現在和將來有些不明真相者或別有用心者的無謂猜測!廣大讀者看到原信的內容,魯迅和許廣平互叫一聲“嫩弟弟”“小白象”,可以體會到我父母他們之間至深的情感。他們的愛情,經受了時代的考驗,不但是情投意合,而且是以對彼此的高度負責任為基礎的。由於舊社會封建意識的根深蒂固,父親在日本求學時期,我的祖母為他找了朱安女士,誘迫他返鄉結婚,可父親一生中從來也沒承認過這樁婚事。當父親和母親結合後,他們按月給朱安寄生活費。父親去世後,母親許廣平仍舊按月給朱安寄生活費,直到朱安去世為止。我認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有了建立在深厚基礎上的愛情,才能享受到人間的真正幸福。記者問:有青年讀者購買了此書,在閱讀後發表讀後感說:“盡管時代發生了劇烈的變化,但《兩地書原信》仍是青年戀愛通信的經典教材。”您對此有何看法?周先生:對於青年讀者的閱讀定位,我不持疑義。《兩地書原信》本來就是我父母戀愛的通信集嘛。如果今天的青年讀者在看了此書後有所收獲,我想我父母的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的。記者問:有讀者說,《兩地書原信》其實就是一本書信體的長篇小說。您有何看法?周先生:這種說法其實早就有的。我父親魯迅是世界公認的文學家,他的文筆有目共睹,即使是和母親通信,也是妙筆生花。我母親許廣平也是“才華橫溢”,她信中的內容也“充滿了文學氣息”。這不是我的話,這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的高級編輯和教授級的高級校對在反複閱讀之後得出的結論,他們說“小說講究的是描寫性格和感情的演變曆程,164封《兩地書原信》,完整地刻畫出魯迅和許廣平的性格和感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兩地書原信》就是書信體的長篇小說,篇幅超過了《阿Q正傳》,是他一生寫的最長的小說。”網上又有讀者如是說:“現在,中國也興過情人節了,情人節講究互相贈送禮物,買一本《兩地書原信》其實可以得到很好的精神升華”。很抱歉,我收不住話頭,就此打住吧,謝謝!第一章青年戀愛通信的經典教材。青年都要談戀愛,戀愛期間都會情不自禁的通信,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情。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最終還是要靠語言增進了解,建立感情,確立關係直至組成家庭。曆代傑出人物留下這方麵的書信極少。隻有魯迅先生保留並公布了自己和夫人許廣平女士的通信,並親自揮筆,把這些通信重新抄錄,作為禮物,留給兒子周海嬰,這就是著名的《兩地書》。日前由中國青年出版社享有版本權的《兩地書原信》麵世。值得一提的是,《兩地書原信》,沒有經過任何刪節、原汁原味,並且經過專家權威重新校訂、更正了以往版本的錯誤。《兩地書原信》的出版,既是魯迅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青年戀愛通信的福音——因為此書已是公認的青年戀愛通信經典教材。由中國青年出版社隆重推出的魯迅許廣平著《兩地書原信》,是自魯迅先生去世近70年最權威的版本,這個版本完全以原信為藍本,由於時間久遠,另兩個版本刪節的一些內容可以恢複曆史本來麵貌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保存在博物館的原信,有許多字句已極難辨認。經過魯迅先生的公子周海嬰先生和夫人的複印,就更加大了辨認難度。慶幸的是,中國青年出版社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的前身是開明書店,魯迅葉聖陶茅盾巴金等文學家同開明書店有著很深厚的友誼,曆史上,開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