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不去會死

石田裕輔1969年生於和歌山縣白濱町。

小學時在路邊看到一位青年騎著載滿行囊的自行車飛馳而過。青年騎自行車的身影,成為自由和浪漫的象征,也是他潛意識裏一直都在追逐這樣的形象。

高中一年級時,用五天時間騎自行車環遊和歌山縣一周。開始計劃環日本旅行。

十九歲時,休學一年,踏上環遊日本的旅程。之後開始有了環球的打算。

1995年6月辭去食品製造企業的工作,7月踏上環遊世界之旅。原來打算用三年半的時間,因為旅程太有趣,不知不覺竟然花了七年半的時間。

旅行時間:1995年7月15日——2002年12月30日。(網上很多為1997年開始是不對的);到過87個國家;行程近95000公裏(台譯本的第一頁竟為95000公尺,orz,不過瑕不掩瑜);爆胎184次;出門時帶的旅費約5300美金,後來在秘魯遭搶約2900美金(你肯定納悶,那剩下的錢還夠環球的嗎?)。

我剛開始看到石田裕輔第一站阿拉斯加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後來幾經對比,才發現我把他和另一個日本人關野吉晴搞混了。(關野吉晴也是一個狠角色,他的第一站是非洲,他是按照人類起源的地理順序旅行的,當然在本文中這不是我們要關注的。)

2樓

00:03

以下是石田裕輔隨時間的大體行動地點:(可能略有出入,僅供參考)

1995年6月:從公司辭職(臨出發前發生宿疾);

1995年7月從日本飛到北美大陸最北的阿拉斯加機場;

1995年7月:阿拉斯加(受到黑人女生的“恐嚇” );

1995年8月—10月:加拿大(令人心馳神往的育空河等);

1995年11月:美國(奧勒岡州、加州、舊金山等);

1995年12月:美國(猶他州等)

1996年1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的紀念碑大穀地)

1996年2月:美國(Sedona鎮)

1996年3月:墨西哥、危地馬拉

1996年4月:危地馬拉(蒂卡爾神殿)

因北美到南美之間銜接最細的一段無法騎車,由哥斯達黎加坐飛機至南美的厄瓜多爾。

1996年7月:秘魯(唯一的一次被搶,住新海民宿“重整河山”)

1996年8月:秘魯(安第斯山脈、馬丘比丘遺跡)

1996年10月:玻利維亞

1996年12月:智利(聖地牙哥等)

1997年2月: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

1997年3月:阿根廷(火地島,烏斯懷亞)

由南美的最南端坐飛機到北歐的丹麥

1997年8月:挪威(美麗的峽彎)

1997年9月:愛沙尼亞(邂逅泰西亞)

1997年10月:波蘭(賣香菇的老伯)

1998年上半年:英國倫敦(打工半年、整理“心情” )

1998年7月:愛爾蘭

1998年8月:愛爾蘭(阿倫群島、永子小姐的話)

1998年11月:葡萄牙(歐洲最西端羅卡角)

1998年12月:西班牙

從歐洲的西班牙坐船到非洲的摩洛哥(很近的喲!)

1999年1月:摩洛哥(撒哈拉沙漠)

1999年2月:毛裏塔尼亞、塞內加爾

1999年4月:幾內亞、馬裏(瘧疾發作)

1999年5月:加納

因當地政治不安定原因,從加納坐飛機到烏幹達。

1999年8月:肯尼亞(sabana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