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兵帥克曆險記作者:[捷克]雅羅斯拉夫·哈謝克

偉大的時代得有偉大的人物。有一些被埋沒的英雄人物,他們謙遜、平凡,沒有拿破侖那樣的赫赫功名和傳世業績,然而隻要分析一下他們的品格,就連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的聲譽也會顯得黯然無光。如今,你可以在布拉格街上遇到一個衣衫破舊的人,他自己壓根兒就不知道,他在這偉大新時代的曆史上究竟占有什麼地位。他謙和地走著自己的路,誰也不去打擾,同時也沒有新聞記者來煩擾他,請他發表談話。你要是問他尊姓,他會簡潔而謙恭地回答一聲:“帥克。”原來,這個和善、卑微、衣履寒傖的人,正是我們的老相識、英勇無畏的好兵帥克。早在奧地利統治時期,他的名字在捷克王國的全體子①民中就已家喻戶曉,到了共和國時代,他的聲望也依然不減當年。我非常喜歡好兵帥克。當我向讀者諸君介紹他在世界大戰中的種種奇遇時,相信諸位也會同情這位謙卑的、被埋沒的英雄,因為他不曾象②希羅斯特拉特那個傻瓜,為了能讓自己的事跡登在報上,編進教科書裏,竟一把火燒掉了以弗所城的女神廟。僅此一點,也就足夠了。①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捷克斯洛伐克是奧匈帝國中的一個王國,戰後於一九一八年十月成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②小亞細亞的希臘人。他為了揚名於世,於公元前三五六年縱火燒毀了位於小亞細亞的港口城市以弗所的女神廟——古代藝術精品之一。後世所謂“希羅斯特拉特榮譽”即為“可恥的榮譽”的同義詞。

——Page3——

前言

二十世紀初期,從自由競爭走上壟斷道路的西方資本主義各國,相繼出現了頻繁的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為了擺脫厄運,轉嫁困難,終於以裴迪南大公被刺為導火線,於一九一四年發動了一場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世界大戰。捷克著名作家雅羅斯拉夫·哈謝克正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創作了這部傳世諷刺傑作《好兵帥克曆險記》(以下簡稱《好兵帥克》)。小說通過一位普通士兵帥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種種遭遇及他周圍各類人物的活動,以謔而不虐,寓莊於諧,含怒罵於嬉笑之中的絕妙手法,將殘暴腐朽的奧匈帝國及其一切醜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好兵帥克》一問世(1921——1923),便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半個多世紀以來,小說的主人公帥克不僅在他的祖國成了家喻戶曉、老少皆知、人人喜愛的人物;在國外,《好兵帥克》已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流傳於世界各國。斯諾拿它與魯迅的《狂人日記》相比較。法國小說家布洛克說:“《好兵帥克》是當今最偉大的經典著作之一。假如捷克斯洛伐克隻產生了哈謝克這麼一位作家,她對人類就作了不朽的貢獻。”①一一八八三年四月三十日,哈謝克誕生在布拉格一位中學教員的家庭。剛滿十三歲就死了父親,跟隨寡母過著清寒的日子,小小的年紀便不得不輟學到一家雜貨鋪當學徒。後來雖然結業於商業學校,在銀行裏謀到一個小職員的位子,可不到幾個月就被解雇了,從此終其一生,再也未能找到一個穩定的職業,僅僅靠微薄的稿費收入勉強■口。貧困的生活和煩人的小市民環境使哈謝克喘不過氣來,他懷著渴望自由與探險求知的欲望衝出了這個使他窒息的環境,投身於大自然中。他身無分文徒步而行,用他自己的話說,實際上是“沿途乞討”,一次又一次漫遊祖國大地,甚至中歐各國。這樣的流浪雖然招致警察的幹涉、拘留,卻使他了解到廣大城鄉勞動人民的生活疾苦,為他一生的創作提供了取用不竭的智慧和營養。旅途中所見社會不平,國家日益惡化的經濟狀況,使這個敏[gǎn]而善於觀察思考的青年人痛恨欺壓捷克民族的奧匈帝國皇族、日耳曼官吏以及他稱之為“投敵分子”的捷克人中的假洋鬼子。當他還隻有十四歲的時候,就參加了布拉格舉行的暴動。據他自己後來在《捷克人》雜誌上發表的回憶錄中說:他扯下了戒嚴令和象征著奧地利權力的鷹頭徽章,砸爛了皇家辦公樓的窗戶,並參加了燒毀一個德國人家的牆柵的行動。他因為鬧事、和警官發生衝突、參加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遊行示威而多次被抓迸警察局監獄。哈謝克根本不在乎,還惡作劇地去找他們逗趣:或假裝跳河自殺而被巡警送進瘋人院;或冒稱來自基輔的莫斯科人,讓警察誤將他當作間諜而虛驚一場。除了流浪、鬧事、和警察老爺們過不去之外,他還經常去布拉格的小酒家、小飯館,紮到大城市的底層人民之中,並以他特有的出色口才和樂觀幽默的天性給他們講述各種趣聞軼事,無情地嘲笑奧匈帝國的官僚機構、資產階級政客和社會上一切醜惡現象,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