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這條路上,我們一路小心翼翼,一路探尋,一路渴望著真正的自由,一路渴望著愛與被愛……當青春的敏感與溫熱遭遇到了現實的蒼涼,青春,我們正成長的路上變得迷茫,變成一路的荊棘,而我們仍不得不踩上去,沒人理解的痛,沒人理解的悲傷……

餘思存從小生活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這裏刀耕火種,與世無爭,卻也貧瘠,不僅是物質上的貧瘠,更是思想上的落後,麵對生活,麵對學業,麵對將來的人生,餘思存原以為她也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長大,然後像其他人一樣結婚生子,卻不知在青春的轉角遇到了他,這是餘思存第一次心動,第一次感覺到愛的溫暖,所以一切都選擇了奮不顧身,可不曾想到,他們的溫暖,不過是在這現世的抱團取暖……

……

末夏時節,酷暑的高溫還未完全退去,一到中午時分,席卷在空氣中的陣陣熱浪撲麵而來,把人熱得夠嗆,讓人心煩氣躁,昏昏欲睡。

畢竟是在縣城,這麼大熱的天,街道上的車輛來往還是絡繹不絕。s縣城雖然不是很大,卻也因為逼仄的街道車輛人行往來擁擠而熱鬧。整個縣城的布局走勢,是沿江而建成的,江城相依,呈長條幅線形。這條江也就是悠悠千古,文人墨客筆下傳頌的長江,而s城就位於長江的上遊一帶,名叫金沙江。隔江便是另一個省份。

盡管s縣城就在江邊,順著山川河流的地勢走向格局,有江風吹著,可還是熱得聒噪。中午直至下午太陽落山,街上都沒什麼行人,趕著在中午辦事的人大都是坐在車裏。s縣城裏還沒有公交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三輪車。在s縣城,載客的三輪車都是最為常見的電動三輪貨車改造的,頂上加蓬,遮陽避雨,跑起來的時候有風吹著。一到中午,從縣城的這頭到那頭,不足一公裏的距離路段就已經堵得水泄不通,街上的車喇叭連續地叫得沙啞,有司機探出頭大聲咒罵,可車子依然隻是慢慢移動著,好似路麵的橡膠也已被高溫烤得融化,粘著車胎,前行乏力。

街道兩邊是一家緊挨著一家的店麵,服裝店、餐飲店、文具店、藥店、還有雜貨店等等。s縣城雖小,也算得上是一個小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在離江邊最近的那條街上還開有好幾家的茶飲店,也是眾所周知的麻將室,專門為方便那些打發時間的閑人到此休憩的。這裏臨江,有流動的江風,有較開闊的視野,老板時而會播放點音樂,頗有些情調,實在讓人愜意。

“師傅,你這車能不能開到德信一中的正校門啊?”一個一米六左右,身穿皺褶陳舊泛白的藍色襯衣的中年男人問道。

“這恐怕不行,前方一進城就特別堵,再說這會兒也不讓我們這號車進城了。”麵包車司機一邊找著零錢,一邊顯得為難地說道。

“這樣啊,那我們要怎麼才能到校門口啊?”

“你們從這裏坐一個三輪車,要不到五分鍾就到了。”

“還要再坐個三輪車啊,從這裏坐到校門口貴嗎?”

“你們是新生報到吧?”旁邊有個好心的中年婦人問道。

白色麵包車師傅忙著收錢,看著已經有人回答,於是找完最後一個乘客的零錢,一調頭車子就走遠了。

“是的,之前也沒專程去過學校,還不知道學校正門在哪兒呢。”中年男人答道。

“也不遠,從這個斜坡下去,就算正式進城了,再往前走二十分鍾不到,就是了。這天兒的太陽太毒,你們還是最好找個三輪車,一會兒就到了。”

“三輪車貴不?”

“你跟他講講價,就兩三塊錢。再說,這太陽這麼毒,曬得不行,孩子這麼努力考上了,還舍不得這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