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有望繼承爵位的長子因此被發配邊城自甘墮落;原本可以執掌家業的名門成了無所事事的紈絝子弟;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才子未能一蹴而就,反而成了人們口中的笑柄……
大人們列舉出一個個反例證明對於我這個年齡的人來說,自我與叛逆是錯誤的。而像我這樣聽話、沒有主見才是正確的,是真正成熟的表現。
安慰的話語使我感到安心,忘卻那些自己怎麼也想不明白的問題與煩惱。
可是好景不長,這般平凡、美好的日子並沒有如願的持續下去。
母親得了重病,沒過多久便與世長辭了。
至此之後再也沒有人陪伴在我身邊,告訴我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做。
沒有母親安排、沒有仆人接我去學校、沒有同學、教授來看望、沒有鄰居來慰問……
猶如置身於凜冽的寒風之中,冰冷的令人畏懼、令人厭惡,同時還伴隨如刀割般難以忍受的痛處。
悲傷,似乎是人們對它的稱呼。
我不明白這種感覺為何會出現,不明白它意味著什麼,可是卻再也沒有人能告訴我,解答我心中的疑問。
渾渾噩噩不知道過去了多久,以至於我對這曾經溫暖家感到有些厭倦,這大概就是孤單吧。
我想起了母親,想起她那略帶悲傷的笑容,想起她在生命最後一刻依舊擔心我的表情,還有那句未能說完的話——去老宅看看,它是你的答案,隻不過……
我想要知道後半句是什麼,想要知道母親到底想說什麼,可是卻再也沒人能夠告訴我答案。
或許,我真的該回一趟老宅。
關於那所老宅我知道的不多,印象中它充滿了濃鬱的神秘色彩,令我無比向往。母親稱那座老宅為忘憂居,說那裏是一個沒有煩惱的地方。
在那裏不用擔心生活中會偶爾出現的麻煩,不用為各種不確定的將來而憂慮,不用害怕過於愜意的生活影響正常作息……那裏是最佳的隱居之所,在仆人的侍奉之下過著猶如皇室般無比充實卻又輕鬆、快樂的生活。
出於好奇我曾經問過母親為什麼不住在老在裏,或者偶爾回老宅放鬆放鬆。而母親卻輕輕搖著頭流露出一種混雜了悲傷與喜悅的複雜神情,並告誡我不要沉迷其中,選擇便要為之而付出代價,因而邁出了放棄其他選擇的第一步。
如果不做出選擇,那麼我將不會失去它們。我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對母親說的。而母親卻輕輕搖頭不語,嘴角微翹的笑容中又是那熟悉的苦澀,令我無比疑惑。
看著這把用來開啟無憂生活的古舊鑰匙,我感到從未有過的迷茫。母親健在的時候從未帶我去過老宅,想必那裏是我不應當去的地方。而母親卻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將這把鑰匙交給我,這到底是為了什麼?
還有那句沒能說完的話,到底是希望我得到解答還是希望我遠離那不應得知的答案?
此刻,我必須麵對已經逃避許久的現實。
去與不去,抉擇已擺在麵前,而我必須選擇其一。
無助的感覺令我煩躁,我從未想過要獨自做出決定,也嗎想到做決定竟然是如此之難的事情!
如果那所房子真如母親說的那樣,那我住進去豈不是永遠不用再體會這般煩躁的感覺?不曾有過的想法一閃而過。它似乎叫做主見,我本能的想反駁它卻找不到任何借口。
於是我做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決定——遵從自己的想法,前往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