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蝶夢》 石岩心·著
『1』上集1
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的船城,這是江南常見的山城,鳥瞰下,武陵群山中千百條小溪彙成兩條河,又交彙成一魚叉子,叉中包著一船型城牆和一群畫棟翹角的屋宇。故曰船城。
當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硝煙還未消盡,祖國又遭受三年的自然災害,俗稱“苦日子”,人們生活在極度饑餓中。
因此,我們主人公的出場不是很光彩照人。
說來,這是船城北麵的小河灘,連著生產隊的菜地,包耀祖、麻祥東帶一群玩童在生產隊的辣椒地裏熟練地偷摘青辣椒,然後下到沙灘將贓物堆一堆,再分頭去抱稻草回來,一齊紮了一條長龍下河圍魚。
包耀祖、麻祥東各執一頭,其他孩子推中間合力拉水上灘,水退魚出,如此反複往來多次,得魚無數。然後生火燒魚到熟,包耀祖掏出一小包鹽放地上,玩童各自取鹽點在魚上和掰開的青辣椒裏,一個個吃得津津有味,興高采烈。
隻有包耀祖愁著臉,因為鹽是偷偷摸摸從家裏拿出來的,心裏正擔心回家挨打。
不出所料,包耀祖一回家就挨父親揍,包茂發執木條抽包耀祖,口念:“老子叫你吃裏扒外,老子叫你吃裏扒外!”抽累,拉椅坐下,你還要老子養,你就去養人家,你吃再多,老子不心痛,但你拿去送人家,就象用刀挖老子的心。今後有什麼吃的,你跟老子老老實實在家吃了再出去,不然,小心你皮子。“大喝:”不吭聲!沒聽到!“包耀祖輕聲答:”聽到了。“
忘性大是孩子們的天性,第二天,包耀祖吃過早飯又老地方見了。
這地方是城北門的青石板路上,石板青亮溜光,玩童們或躺或坐,談著孩子們永遠談不完的話題。麻祥東:“還下河圍魚吃去嗎?帶得鹽了嗎?”
包耀祖:“沒有。上次我被我爹打了,現在傷還沒好。不準我再拿鹽出來。”
玩童們七嘴八舌說開了:“你莫讓你爹曉得呢!”“你太小氣了。人家都帶好多次了。你出一次鹽就不肯了。”——
麻祥東想了想說:“要麼,我倆鬥龍,誰輸誰出鹽。就是挨打也認了。”
包耀祖還猶豫。玩童甲:“鬥就鬥。莫一定就輸了。”玩童乙:“又不肯帶鹽,又不肯鬥龍。到時你莫吃算了。”包耀祖莫奈何,懷著幾分僥幸心說:“鬥就鬥。”
兩人出城門各自去田頭取草紮龍。
回來,當著大家的麵用龍嘴互戳,幾個回合下來,包耀祖的龍頭散了,麻祥東的龍也露出了小棍子。包耀祖不依:“不算!你在裏麵放棍子在裏頭。”
麻祥東:“先又沒說不能用棍子。”包耀祖:“那還要說?一慣就不能用棍子的。重來過。我們砸銅。”麻祥東自知理虧,讓步說:“砸銅就砸銅。”掏出畫石在石板上畫一小圈。兩人各將一小銅塊放圓心處後劃拳,勝者先出手,再用一塊銅放眉尖處瞄準後鬆手,任其自由落體向對方的銅塊砸去,輪著來,誰的銅先出圈誰輸。
眼看麻祥東的銅就要出圈了,麻就悄悄用力摜。包耀祖喊了幾次“又犯規”不見效果,就說:“你老犯規,搞不成,還是打家仙。”麻祥東求之不得,說:“巴不得。”
『2』上集2
說著,兩人帶著玩童到城門外土坪,找一合適石板豎起做家仙,(所謂家仙就是用來做靶子的石塊,這大概與‘破四舊,立四新’有關,至於從何時,何人開始已無從考證,就象跳橡皮筋的童謠《董存瑞》,是永遠找不到作者的了)又各自揀一稱手石塊在手後劃拳。麻祥東劃輸先丟石出去,包耀祖扣著(估量著)丟在他前麵一點取得先出手資格,一石將家仙擊倒,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