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棋王在此(二)(2 / 2)

張閱聽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些毛骨悚然。他好奇地問王積薪:

“那你記下她們的棋路了嗎?她們的棋藝又如何?”

“我當然記下了!”王積薪講到這裏有些激動,聲音有些顫抖,“說實話,按照我當時的棋藝,就連那兒媳婦都下不贏!”

“這麼厲害?”張閱有些不相信。

“比這還厲害呢!第二天一早,我就提出同老太太對弈討教,沒想到她痛快答應了!還——”

王積薪說到這裏突然打住,張閱追問:

“還怎麼了?”

王積薪本不想將此關鍵之處告訴別人,可眼前這位張大人的神情告訴他,今天必須得說,他轉念一想說了又有何妨,便道:

“老太太還教給了我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說你學這些足以無敵於人間。”

“噢,”張閱沉吟片刻道,“兄弟,這事過去幾年了,你是否還記得那戶人家的住址?”

王積薪一聽哈哈大笑:

“大人,我是個癡人,沒想到您比我還癡!您是不是想要找她們,我當時出門沒走多遠,回頭就去找了。可您猜發生什麼事了?”

“發生什麼事了?”

“太離奇了,我回頭去找,那戶人家的院子居然再也找不見了!”

“啊,世間還有這等離奇之事?莫非——”張閱起身冥想,自言自語道,“莫非這老太太就是神仙?”

聽了這個故事,張悅大人突然間對眼前這個又髒又臭的流浪漢佩服得不得了。他不得不服這個王積薪,靈機一動拜他為師,請他隨自己一同去嶽州。

王積薪痛快地答應了,他說隻要能夠吃飽喝足睡醒覺下上棋,到哪兒去都無所謂。

其實這張閱大人還有一層想法,那就是投皇上李三之所好,等時機成熟將此人舉薦於朝,龍顏一定會大悅的。

王積薪吃飽了喝足了,便會主動談起對弈之道。有一次,他向張閱大人講了自己總結的“對弈十訣”:

一曰不得貪勝,二曰入界宜緩,三曰攻彼顧我,四曰棄子爭先,五曰舍小就大,六曰逢危須棄,七曰慎勿輕速,八曰動須相應,九曰彼強自保,十曰勢孤取和。

張閱大人聽後十分震驚,沒想到對弈之道竟然同將軍對陣、君王治國理政之理高度契合!自此,他不敢小瞧王積薪,一有閑暇,便同積薪對弈學習。

後來,張閱大人被重用為任右羽林將軍兼檢校幽州都督,後來平定突厥降將康待賓叛亂,再後來任朔方節度使在木盤山擒獲康願子,建立了赫赫戰功。而這些成就的取得,居然同自己身邊的草根棋手王積薪不無關係。

這讓張閱大人更加篤信先儒所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的智慧。其實,無論是治國之道,還是兵道,亦或是為人處世之道,其實是同“弈道”相通的,正所謂道不離器也。

就這樣,張閱大人對這個世世代代以打柴為生的棋手王積薪待為上賓,帶到了丞相府。

果然不負中書令大人的厚望,最近王積薪通過了李三皇帝主持的“藝考”,業已成為大唐堂堂的第一國手——棋待詔,不日便要告別丞相府,搬到皇上李三的大明宮裏待詔對弈去。

……

今日,張閱與王積薪對弈,不知不覺間已到黃昏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