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苜蓿漲價了(2 / 2)

苜蓿顯然沒經過陽光的暴曬,而是是自然風幹的。莖稈柔韌而不老,葉子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綠色。

孔武抓了一把苜蓿草,放到鼻子邊嗅了嗅,道:

“原汁原味,沒有一點壞的。好貨,好貨!我都想嚼上幾口!”

他的話,逗得大家哈哈一陣笑。馬大人連連點著頭,眼裏露出了喜悅。

“我這苜蓿草咋樣?大人您看上眼不?”

鄭老大趕忙問馬大人。馬大人連聲道:

“看上,當然看上,這貨品質沒得說!”

“那,那大人給個價吧!”

“我看咱按車論價,一車草給你一千個銅子,你看行不?”

“一千個銅子?大人是不是在開玩笑?”

眼看著二人談不攏了,孔武道:

“馬大人,依我看,這草料就是給咱那幾匹汗血寶馬準備下的!兄弟他一家人定是操心流汗,也挺不容易的。馬大人就再加點銅子給他吧!”

“這,這我已經給到了最高,咱馬場沒多少銅子啊!”馬大人一臉無奈地說,“可孔大人說出來了,我得給他麵子,那就添上一百個銅子吧,兄弟!”

這時,鄭老二開口了:

“我看馬大人這是在開玩笑,不想要是吧?不要拉倒!”

“小兄弟,我說的可是官價。我們還真看上眼這些苜蓿,你就說個價吧!”

“兩千,少一個銅子都不賣?”

“不賣?我們瞧瞧別人家的走!”

馬大人也被激怒了,他轉身到別的幾家去看。轉了一圈,看了幾家的,品質都差不多,可都是一口價,“一車兩千個銅子”。

馬大人心想,這村裏的人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價錢呢?雖然這麼想著,但是他對這些苜蓿草還是挺向往的。他想著漫長的冬季,蓬斷草枯,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幾匹寶馬還能大口大口嚼著這麼好的苜蓿,長得膘肥體壯,該有多好。

他甚至仿佛看到了隴西牧監與太仆寺對他馬大人的嘉獎令!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骨感的。馬大人很無奈,他向江濤求助:

“剛大人,這,這可咋辦呢?我們早就算過賬了,收苜蓿的銅子每車不能超過一千呐!超過了,就沒錢買了呀!”

江濤想了想,替他出了個主意:

“你看這樣行不,馬大人?在下和鄉親們比較熟悉,您就先付上一半銅子,先把苜蓿拉走,解了燃眉之急,等翻過年有了銅子,再給鄉親們付清貨款,如何?”

聽了江濤的建議,馬大人沒有立即回答。鄉親們卻提出了質疑:

“剛公子,你就不怕到時候要不來那一半貨款嗎?我們百姓和官府打交道,哪能打得過哩!”

江濤覺得左右為難,他生怕這樁買賣談不妥,泡了湯就麻煩了。

馬大人聽大夥這麼一說,當即表了態:

“鄉親們怕啥?五泉馬場又跑不了,何況還有剛大人在呢。你們萬一擔心的話,我可以和你們立個字據,到時候大家憑字據領銅子,總可以了吧!要不是特殊情況,一車苜蓿不可能給到兩千個銅子的!”

鄭老二道:“這麼說大人是答應了一車給兩千個銅子?痛快,成交!”

馬大人和孔大人一聲令下,幾十號人擼起袖子裝起了牛車。

不到一個時辰,南山岔十幾戶人家囤積的苜蓿草料就被裝得幹幹淨淨。馬大人一清點,整整十車。

付了銅子,寫了字據,馬大人依然愁眉緊鎖。

“高價錢買好苜蓿,隻要那幾匹寶貝神獸吃著可口,也就值了!但這些苜蓿隻能吃到明年開春,要熬過青黃不接的幾個月,還得十車左右吧!”

馬大人問江濤哪裏還有這麼好的苜蓿草,江濤說那可得打聽打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