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建立一支精兵強將的團隊

一些非凡的企業家或管理者,他們天生好像有獨特的再生能力、魔力,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扭轉乾坤,將一群柔弱的羔羊訓練成一支如雄獅猛虎般的管理團隊,所向披靡。

1.讓團隊成員都充分了解共同的目標和遠景

成功的領導者往往都主張以目標為導向的團隊合作,目標在於獲得非凡的成就;他們對於自己和群體的目標,永遠十分清楚,並且深知在描繪目標和遠景的過程中,讓每位夥伴共同參與的重要性。因此,好的領導者會向他的追隨者提出明確的方向,他經常和他的成員一起確立團隊的目標,並竭盡所能設法使每個人都清楚了解、認同,進而獲得他們的承諾、堅持和獻身於共同目標。

因為,團隊的目標和遠景如果並非由領導者一個人決定,而是由團隊內的成員共同合作產生時,就可以使所有的成員有認同感、成就感,大家從心裏認定:這是“我們的”目標和遠景。

2.讓每一位成員都明白自己的角色、責任和任務

成功團隊的每一位夥伴都清晰地了解個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並知道個人的行動對目標的達成會產生什麼樣的貢獻。他們不會刻意逃避責任,不會推諉分內之事,知道在團隊中該做些什麼。

大家在分工共事之際,非常容易建立起彼此的期待和依賴。大夥兒覺得唇齒相依,生死與共,團隊的成敗榮辱,每個“我”有著非常重要的分量。

3.鼓勵成員主動為團隊目標的決策獻計獻策

現在有數不清的組織風行“參與管理”。領導者真的希望做事有成效,就會傾向參與式領導,他們相信這種作法能夠確實滿足“有參與就受到尊重”的人性心理。

成功團隊的成員身上總是散發出擋不住參與的狂熱,他們相當積極、相當主動,一得到機會就參與。

化妝品公司創辦人瑪麗·凱(MaryKayAsh)說過:“一位有效率的經理人會在計劃的構思階段時,就讓部屬參與其事。我認為讓員工參與對他們有直接影響的決策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總是願意冒時間損失的風險,如果你希望部屬全然支持你,你就必須讓他們參與,愈早愈好。”

不過這裏要說明的是,同樣是“參與”,但團隊中成員的“參與”是自主、自動參與,而以往的“參與管理”則是領導請下屬參與,前者比後者更徹底、更激勵人心。

4.倡導成員間真誠傾聽彼此的建議

國際知名的管理顧問肯尼斯·布蘭查德(KennethBlanchard)在其設計的高績效團隊評分法第十一項指出:“成員會積極主動傾聽別人的意見,不同的意見和觀點會受到重視。”正是如此!在好的團隊中,某位成員講話時,其他成員都會真誠的傾聽。有位團隊負責人說:“我努力塑造成員們相互尊重、傾聽其他夥伴表達意見的內容,在我的單位裏,我擁有一群心胸開放的夥伴,他們都真心願意知道其他夥伴的想法。他們展現出其他單位無法相提並論的傾聽風度和技巧,真是令人興奮不已!”

5.引導和推動成員間彼此相互信賴

真心地相互信賴、支持是團隊合作的沃土。李克特曾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深入研究參與式組織,他發現參與式組織的一項特質:管理階層信任員工,員工也相信管理者,信心和信任在組織上下到處可見。近年來發現眾多的獲勝團隊,都全力研究如何培養上下之間的信任感,並使組織保持旺盛的士氣。它們常常表現出四種獨特的行為特質:(1)領導人常向他的夥伴灌輸強烈的使命感及共有的價值觀,並且不斷強化同舟共濟、相互扶持的觀念;(2)它們鼓勵遵守承諾,信用第一;(3)它們依賴夥伴,並把夥伴的培養與激勵視為最優先的事;(4)它們鼓勵包容異己,因為獲勝要靠大家協調、互補、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