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萬裏江山 黃金時代(1 / 2)

新世紀的開始,給歐洲帶來的卻不是什麼太好的消息,在這一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爆發了。

近代世界經濟的一輪高漲是鋼帶動的。在20世紀最後的十年時間,世界的煤產量增加65%,生鐵產量增加70%,而鋼產量增加將近兩倍。大部分鐵都被煉成了鋼。美國1890年的鋼產量為427.7萬噸,1900年達到1018.8萬噸。由於提煉技術不斷進步,鋼軌的價格從1873年的每噸120美元,降到1898年的17美元。而美國最大的卡內基鋼鐵公司還依然利潤豐厚,每年達2000萬美元之巨。鋼材價格的不斷下降,使一切鋼製品,如機器、工具、鐵軌、橋梁、機車、輪船等的需求都迅速擴張,從而帶動了新一輪經濟繁榮。

但是,危機還是不邀而至了,這次危機是從俄羅斯開始的。1892年至1893年起,俄國出現其資本主義曆史上最可觀的一次高漲。從1890年到1900年,俄國鋪設了22600公裏的鐵路。頓巴斯的煤、巴庫的石油、南方的冶金業都有長足的進展。到90年代末,俄國的生鐵和鋼產量已超過法國而居世界第四位,鐵路線的長度僅次於美國。但是,俄國的發展主要是靠外國資本和進口機器、鐵軌進行的。1890年,外國資本在全部股份資本中約占25%,到1900年則占40%以上。主要投資者依次為法國、比利時、德國。結果,1899年的中俄戰爭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俄羅斯,隨之工業生產陷入危機。

在俄羅斯有大量投資並向俄羅斯大量出口的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最先跟進,英國尾隨其後。美國的危機發生得較晚,比較曲折,但程度卻最嚴重。美國才爆發全麵危機,並轉入蕭條。危機期間,美國的生鐵產量下降8.4%,鋼產量下降7.3%。鐵路修築量減少36.4%,機車產量縮減33.2%。失業率高達10.1%,工資降低10%-20%。在失業增長和名義工資降低的情況下,房租等生活費用卻反而出現上漲。這是壟斷組織哄抬物價的結果。最終,工人的購買力進一步縮小,危機也就更加延長了。

這場危機戲劇性地展示了英國和德國的競爭地位的消長。由於德國鋼鐵工業的技術先進程度、生產集中程度都高於英國,而且采取鼓勵輸出、限製輸入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德國鋼鐵大量出口英國,並占領英國的海外市場。德國黑色金屬的淨出口增長3.5倍。與此同時,英國黑色金屬進口額在危機期間增加62%。這就使德國能夠盡早擺脫危機,而英國的危機則被延長了。

麵對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崛起,麵對世界性的貿易保護主義潮流,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開始動搖了。英國內閣以張伯倫為首的集團開始主張恢複保護關稅,取消自由貿易,代之以“帝國國內特惠關稅”。這一主張得到了重工業的大資本家們的擁護。但是,由於英國鼓吹自由貿易日久,以欺人始,以自欺終,這一有利於英國長遠利益的主張並未成為新政策。

通過中日戰爭獲得大量賠款,通過中美戰爭掌控了太平洋交通線,又通過中俄戰爭獲得了遠東現有的交通、工廠和金礦,這次危機中中國成了最大的買家,中華共和國通過與德國進行大量的貿易使得德國最快擺脫經濟危機開始複蘇,為了繞開國際貿易法則對中華共和國的限製,再通過美洲的李氏企業與德國企業聯合收購俄國和美國的破產的礦產資源和鐵路控製俄國和美國的優質資源。

與此同時中國擴大了基礎建設投入,鋼鐵、鐵路、造船、機器製造等重工業建設在原定的十年規劃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倍的投資,其中德國的投資占到了追加投資的一半以上,另外就是在日本聯邦的基礎建設投資,加工工業成為了日本的經濟支柱。

1900年中國的山西和陝西爆發了大麵積的旱災,海洋科學院投入了科技手段,歐洲的德國、瑞士和比利時等國家投入資金,柴油發電機、風力發電機、大功率水泵、深井機井等先進農業科技抗旱手段充分應用,同時將陝西山西的人口有計劃的向西域省和西藏進行遷徙和分流,原來在曆史中記載的20萬人餓死的巨大災難被科技手段和外來資金化解,同時為西域和西藏兩個地域遼闊但是人口稀少的大省輸入了寶貴的勞動力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