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怪圈(1 / 2)

今天是北京某網媒工作者楊梓的第一天上班,他要從遙遠的順義出發,開兩個小時的車到望京soho的寫字樓,為此,他特意選擇了最愛的一件綠色gucci的t恤,雖然這件來自動物園的假貨隻花了他不到100塊,可是,不說,誰知道呢?“你好,我是楊梓,你好,我是楊梓...”來回在鏡子前調整了幾次語速,他才肯出發。

今天的交通,異常的堵,雖然這本就是堵城北京的一貫特色,可是今天這個堵法可是有點離譜了,把最後一口煎餅果子也塞到了嘴裏,楊梓摁下了音樂,裏麵一個美國人正在絮絮叨叨地唱著: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也不知道美國的交通的怎麼樣,他狠狠地拍了一下喇叭:見鬼。前麵車上的人都已經無聊到下了車,像是一群僵屍,朝前湧去。

手機響了,是自己的新老板,楊梓硬著頭皮接了起來,一個女聲大喊著:“楊梓!你在哪?”

煎餅果子還沒有完全吞下去:“唔。。。老板。。。特別堵。。。”

“聽我說,你立刻到t1附近,那有今天你的工作。”

這個電話並不是因為楊梓的遲到,而是老板讓他立刻去一個地方,而那個地方,就在他前麵兩百米,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所有的人都下了車,朝一個方向湧去,於是楊梓也下了車,加入了人流,就像是一滴水,彙入大海。

大海的盡頭是一片金黃的麥田,人們在那裏駐足,看著一片廣袤的麥田中,一個巨大的怪圈在朝陽下兀自存在。

人們爭先恐後,掏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楊梓也加入了這一行列,他端著相機想擠到前麵去,拍一些更清楚的素材,卻被一個老人拽住了,“小夥子,看你拿著相機,你是記者麼?有沒有興趣聽我說一個關於麥田怪圈的故事?”

“這個怪圈是您創作出來的的麼?”

老人搖搖頭。

“那您知道是誰創造出來這一個行為藝術的麼?”

“行為藝術?不不,這並不是什麼行為藝術,這是......”

楊梓甩開了老人的手,“那就等一下、等我先拍好了再說。”

楊梓又拍了一些,心滿意足之後,才想起來找老人,可是那個老人已經沒有蹤跡。

紐約皇後區的街道,雨後不久,有些濕滑,一個亞裔的女孩抱著一本書,小心翼翼地在街頭上走著,還不時抬頭看著兩邊的街道門牌,她剛剛搬來不久,異域的建築並不如自己家鄉的熟悉,她努力找到自己的小公寓,一輛車從她身旁飛馳而過,激起了一片水花,打濕了的她的裙子,一本書掉落在地上,上麵寫著她的名字,董安安。

董安安撿起了書,愛惜地拭著上麵的水漬,一家店鋪靠窗的位置正在播著緊急新聞:中國北京,首都機場附近,一夜之間出現了很多巨大的怪圈,各國記者蜂擁而至,進行著報道。董安安扭過頭看看新聞,手機突然響了,書又掉落在地上,電話另一端傳來了一個聲音:“安,我們現在必須出發,在機場彙合。”這聲音蒼老而急促,卻有著抑製不住的興奮。董安安匆匆撿起了書,塞進了自己的書包,伸手攔住了一輛出租車,揚長而去。

不知道為何,她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那是自己尚未熟悉的家的方向。

希斯羅國際機場,一隊人在匆匆忙忙地奔跑著,年輕的紐約大學文理學院人類學博士研究生董安安跟著她年長的導師大衛*馮氣喘籲籲,同行的還有來自中東的尤瑟夫,瑞典的梅爾貝裏,一行四人在機場中奔跑,引來了一陣小小的騷動。終於,他們順利趕上了飛往中國的飛機--------那是大衛教授好朋友,大商人凱恩.斯文特的私人飛機,巨大的灣流g650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斯文特給了每個人一個熱情的擁抱:“我還以為你們會趕不上這趟航班呢。”

熱情之餘,斯文特的眼神中帶著一絲猶豫,“嘿,老朋友,你確定要進行這一次中國之旅麼?”

大衛馮謝絕了空姐再為他加一些水的好意,他擺擺手,“給我一個毛毯,我要睡了。”

他扭過頭對著斯文特說,“作為一個研究人類學的人,我首先要研究好自身作為一個人的存在,所以我很確定自己在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