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三千五百十三進,四萬一千兩百零三出(1 / 3)

劉基就是後世被人提起過無數次,和三國時期諸葛亮比肩的劉伯溫。其實《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就是陳友諒麾下的一個門客,他寫《三國演義》偏離了正史《三國誌》很多,而這些偏離的內容,很大一部分,就是他耳聞目睹陳友諒和朱元璋還有張士誠之間的戰鬥,並且把這些事件發揮成故事,寫進了。

諸葛亮的人物原型和一些事跡,很多人說是源自劉伯溫,但是也很有可能是席應真,畢竟羅貫中跟席應真更近一些。

那麼,為什麼席應真和劉伯溫相互齟齬?理由當然很簡單,因為這兩個人都是當時不世出的術士高手,當然要決一高下。

劉伯溫從小自學成才,秉承了宋朝的陳摶和周敦頤,以及後期朱熹的學說。劉伯溫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融會貫通了道家和儒家理學的精髓,成為一代術士宗師。而席應真師承不明,史書記載的很少,也不僅僅是成王敗寇的原因,而是席應真的師門—詭道,從古至今都很隱秘。

二人當時各為其主,相互爭鬥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都想得到那本叫作《恒河數沙》的冊子。

《恒河數沙》,明確記載是阿基米德所著。但它沒有被翻譯到中國來,一直在歐洲和中亞流傳。與阿基米德其他的成就相比,《恒河數沙》的名氣小了太多,因為很少人關注,慢慢變得非常邊緣化。元朝時期,蒙古軍隊占領中亞和東歐,很多中亞的色目人到了中原,據傳有個色目人將一本《恒河數沙》的手抄本也帶到了中原。

那麼,《恒河數沙》到底是講什麼的呢?

古代人的數學其實並不發達,其中有個難題是,如何顯示大數目。比如,中國的文言文,喜歡用“三”“數”來形容數目的龐大。此後,又發明了千、萬、億以至兆、億兆這些更龐大的數目概念。隻不過,這些數目隻能書寫,卻難以用於計算。

古代的西方也存在同樣的難題。但是《恒河數沙》裏,卻提出了一個相對精準的表達大數目的方式。

現代社會的人,好像會覺這得沒什麼,但是在古代,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並且《恒河數沙》並不僅僅是數學方麵的著作,還提出了一個概念,那就是能夠計算出世界上所有沙礫的數量。

這就和神秘主義有關係了,所以在元末,這本冊子引起了中國很多術士的窺覷,因為中國的道教,對算術有著係統的認知,並且會將其運用於法術之中。

當時席應真和劉伯溫都對《恒河數沙》這本冊子的手抄本無比向往,但是這本冊子最終還是落到了席應真的手中,可惜的是,席應真並沒能根據這本冊子找到合適的算術,提升自己的法術,反而因為這件事,遭到了劉伯溫的打擊。

後來,《恒河數沙》的手抄本,應該是落在了席應真的徒弟道衍的手上。因為道衍在幾十年後,給詭道加入了一個最厲害的算術—算沙!

在亂軍中,道衍能夠一眼就分辨出敵方有多少軍士,甚至能夠掌控軍糧的數量,精確到兩,實在是太過厲害。當時無數術士在道衍麵前印證,都發現他的確是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

擁有這種本領的人,給永樂帝做軍師,而劉伯溫早早死掉,朱允炆身邊已經沒有任何可用的術士,所以朱棣打不贏朱允炆才怪。

這就是詭道算術—算沙的來曆。但是道衍之後,詭道再也沒有人能夠學會算沙,算沙這種算術,隻是一直在術士中流傳。

所以,當申德旭知道身邊有人居然真的會算沙時,他的驚詫程度可想而知。

“我能拜訪那個人嗎?”申德旭謹慎地問王鯤鵬。

王鯤鵬指著黃坤說:“見那個人不難,但是要把那個人請出來,還真要落在黃家人的身上。”

黃坤攤攤手,表示不明白。

“那個人已經完全不願意參與任何跟道教門派有關的事情了。”王鯤鵬說,“但是我們詭道和黃家有個約定,就是我們這一輩詭道傳人,一定要收一個黃家的弟子。”

“王道長。”黃坤猶豫地問,“你說的是我嗎?”

王鯤鵬笑笑,繼續說:“我就不收你為徒了,把機會讓給他。”

“可是這麼做有用嗎?”申德旭好奇地問。

王鯤鵬看著黃坤說:“你做了他的徒弟,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他都要極力幫助,因為……”

“因為什麼?”黃坤和申德旭都忍不住問。

“因為,他要把他的本事傳下去,他就可以置身事外了。”王鯤鵬沉穩地說道。

申德旭歎口氣,“有這麼大本事的人,卻偏偏不願意成就事業,也真是奇怪了。”

王鯤鵬無奈地說:“偏偏就有這麼奇怪的人,你拿他有什麼辦法。”

聽了王鯤鵬的話,黃坤心裏很不自在,他自己其實根本就沒有答應要摻和他們這些神棍之間的事情,不過王鯤鵬好像完全已經認為自己會答應一樣,連問都沒有問自己一句。雖然心裏生氣,但黃坤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我該怎麼做?”

“這就跟你自身有關係了。”王鯤鵬看著黃坤,“你和我說的那個人一樣,從小就容易招惹一些看不到的東西,但是當時你爺爺黃鬆柏是個‘驅鬼’的高手,所以你從小被保護起來。現在你爺爺死了,所以那些東西拚了命地要找你。”

“比如那些水鬼?”黃坤突然想起來,“你剛才說還有兩個!”

黃坤真正感覺受到了愚弄,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老前輩,有經驗的人,永遠在年輕人麵前有著無聊的優越感,卻渾然忘記了自己當年是怎麼從菜鳥一步步走過來的。或者他們當年就是受過了這種變態的輕蔑,所以理所應當地要把這種情緒發泄到下一代身上。

黃坤受不了王鯤鵬的這種態度,一方麵王鯤鵬也承認他是赫赫有名的黃家的接班人,也可能是早早定下來的詭道傳人,但是還是這麼明顯地把看不起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黃坤隨即想到王鯤鵬說的,詭道門派,兩個傳人之間相互不對付,現在王鯤鵬想把自己交給詭道的另一個傳人做徒弟,當然對自己的態度好不到哪去,因為自己遲早是他的敵人。就是不知道王鯤鵬會找一個什麼樣的徒弟,希望不要是這種瞧不起人的性格。

還有自己已經被安排好的師父,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聽王鯤鵬的敘述,看來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如果脾氣跟王鯤鵬一樣,自己豈不是要受更多的輕視。

他們難道不知道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嗎,真的到了年輕人本領高強,而他們年老體衰的時候,就不擔心年輕的一代會報複?

黃坤在回學校的路上心裏不停地想著這些問題,越想越激動。忍不住在路邊的馬路牙子上踢了起來。結果腳指頭碰在堅硬的水泥板上,疼得他齜牙咧嘴。腳受了傷,黃坤一瘸一拐回到了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