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1 / 3)

第一章:大學校園

填報誌願

眾老師中,最令我佩服的是高中班主任,因為此人說話隻作口頭承諾,從不落實。

比如有一次他讓我們買參考書。現在這年頭,市場交易原則基本進化到貨到款寄,而他逆曆史潮流讓我們先交款後發貨。那貨後來不幸,遲遲不見影蹤。然後我們群憤要求退款,此君每次都口口聲聲稱一定退款一定退款。遺憾的是,三年沒能退下來。並且更為不幸的是,高三時此君喜遷新居,我們又每人掏10塊錢合送他一麵壁鏡。

高考前的最後一次摸底考試,我們班的成績遙遙領先,但不幸,領的是榜尾的先,班主任氣得差點兒瘋掉。

人往往會氣極生悲,悲極生罵,而我們班主任則非常幹脆地把中間那塊給省了,直接罵我們是“一群吃地瓜不知倒把的笨蛋,沒有一個是考進重點大學的料!”結果高考我們很聽話地幫班主任落實預言,全軍覆沒,都被二三流大學收留。

由於我的成績平時很穩地在20名左右徘徊,所以理所當然被三流學校收留。

在填報誌願時我犯了難,因為我的成績是容易讓人想入非非模棱兩可的那種,差勁的大學我看不上,而優秀的大學又看不上我。

其實說穿了是我的虛榮心在作怪,總覺得上個不起眼的大學太沒麵子,所以為了在中等分數作背景的前提下弄個不失麵子的大學上,我花費了在學習上不曾花費過的精力苦苦尋覓。

可喜的是,這種類型的大學居然被我神奇地覓到數個,用數學上的歸納法提煉這類大學共有的特征是:教學質量都不高,但都有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這種學校最適合我了,因為剛好迎合我隻求外表不顧本質的心態。

首先被我鎖定的目標是某省政法幹部學院。當我在專科二批院校的隊伍中找到這個學院時,雙目不由地一亮。先映入視網膜的是“幹部”兩字,後是“政法幹部”四字,想名字這麼好聽的學校居然放在二批裏,錄取分數想必不會高,遂打電話盤問錄取分數。對方的回複是,超過投擋線即可報名。我問投擋線是多少,不料對方回複說,280分。我遂掛掉電話,因為我的分數雖不高,但對於這樣的學校砍掉一半也夠了。並且自尊心這東西不知從哪兒鑽出,覺得上這種學校是對人格的一種變相糟蹋。

被我鎖定的第二個目標是北京的一所叫外貿職業學院的學校。鎖它不僅因為校址在北京,還因為“外貿”兩字,外貿就是和洋鬼子做生意,專掙外彙的那種活計。我頓覺上此校前途必定光明。因為據說外國人吃飯時給服務員的小費都比大陸服務員的月工資多。這樣看來,靠洋鬼子給小費我這輩子也不愁吃喝了。雖然這個想法有點齷齪,但卻是我的真實想法。

但比較遺憾的是,這個學校最終也被我拋棄,原因和上次雷同。當我打電話問最低分數大約多少時,對方語氣堅定的不容置疑地說,過了280分即可。我遂掛上電話。

後來我又打電話尋問數家省外的學校,結果令我無比失望,這些學校都是民辦的大學,交錢就能上的那種。

我頓覺外省人比我還虛榮,並且奢侈。理由是,這麼爛的學校居然霸占這麼動聽的名字。這就好比一個醜女自封西施,不免讓人生悲。

最後我在無比痛苦的情況下做出一個很理智的決定———這破分數還是在省內自銷吧。

於是我就鎖定了目前正在就讀的大學,並且以非常吻合的分數———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