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東:“東”指東韻,是宋金時期的平水韻(也叫詩韻)中的一個韻部。東是韻目,即這個韻部的代表字。東韻中包含許多字,它們的共同點便是韻母相同(當然是指隋、唐、五代、兩宋時期的讀音),像後麵的三段文字中,每個句號之前的那個字,即風、空、蟲、弓、東、宮、紅、翁、同、童、窮、銅、通、融、虹十五字,盡管在現代漢語中的韻母並不完全相同,但都同屬於東韻,如果是作格律詩,這些字就可以互相押韻。

(2)三尺劍:古劍長約三尺,所以稱為三尺劍。

(3)六鈞弓:一種要用六鈞(鈞為古代重量單位,一鈞三十斤)的力氣才能拉開的強弓。

(4)途次:旅途中住宿的地方。

(5)沿:沿襲。革:變化。

(6)黃童:兒童。黃,黃口,雛鳥的喙邊有一圈黃色的邊,長大就消失,所以黃口喻指年齡幼小的孩子。

(7)顏巷陋:孔子稱讚學生顏回:“用竹籃盛飯,用瓢舀水喝,住在偏僻的巷子裏,別人忍受不了這種窮苦,而顏回仍自得其樂。顏回啊,真是一個賢人!”

(8)阮途窮:魏晉詩人阮籍博覽群書,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經常駕車信馬由韁地亂走,走到無路可走的時候便大哭而返。

(9)濯(zhuó)足水:洗腳水。

(10)打頭風:行船時所遇到的逆風。

(11)綠綺:古琴名。

(12)梁帝:南朝的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經常和高僧們在同泰寺研討佛經。

(13)漢皇:漢朝的開國之君劉邦。他曾在未央宮宴請群臣,接受群臣的朝賀。

(14)塵慮:對塵世間瑣事的憂慮。

(15)霜華:白發。

(16)青銅:指鏡子,古人所用的鏡子是用青銅製作的。

(17)皤(pó)、皓(hào):白色。

(18)芰(jì)荷:芰,古書上指四角菱;荷,即蓮。

(19)浩浩:廣闊無邊的樣子。

(20)融融:形容溫暖。

(21)“冬”和“東”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讀音完全一致,但其中古讀音不同(主要是韻腹不同),所以分屬不同的韻部。

(22)馮婦虎:晉國人馮婦英勇善鬥,以博虎為業,後來不再殺虎,人們稱讚他善良。有一次在野外偶遇眾人逐虎,馮婦不覺技癢,又卷起袖子打虎,結果遭到士人的取笑。這裏以馮婦代指重操舊業者。

(23)葉公龍:葉公自稱喜歡龍,房屋四處都雕刻彩繪上各種龍的圖形。真龍聽說後便現身於他家,不料嚇得葉公魂飛魄散。這裏以葉公代指表麵愛好而並非真正愛好的人。

(24)雍雍:大雁的叫聲。

(25)蛩(qióng):蟋蟀。

(26)課蜜:采蜜。

(27)恰恰:黃鶯的叫聲。

(28)迢(tiáo)遞:遙遠的樣子。

(29)嵯(cuó)峨:山勢高險的樣子。危:高。

(30)奩(lián):收放梳妝用具的鏡匣。笥(sì):盛放衣物的竹製器具。

(31)杵(chǔ):搗衣用的一種木槌。舂(g):代指石臼。

(32)九夏對三冬:夏季有三個月九十天,故稱九夏;冬季有三個月,故稱三冬。

(33)灼爍(zhuó shuò):花盛開的樣子。

(34)蒙茸:草雜亂的樣子。

(35)蟠龍:蟠龍齋,東晉人桓玄修築的繪滿龍的書齋。

(36)戲馬:項羽曾馳馬取樂的高台。

(37)手擘(bò)蟹螯(áo)從畢卓:晉人畢卓酒後曾對人說,左手剝著蟹螯,右手拿著酒杯,漂遊在酒池中,就足以了此一生了。

(38)身披鶴氅(g)自王恭:晉人王恭披著仙鶴羽毛做的披風,乘著軒車,在小雪中前行,路人歎稱:“這真是個神仙呀。”

(39)五老、三姑:山峰名。金鏞:青銅鑄造的大鍾。

(40)禹、舜、羲(xī)、農:傳說中遠古時代的四位聖君,分別指夏禹、虞舜、伏羲、神農。

(41)繡虎:指文采出眾的人。三國時曹操的兒子曹植因文采出眾而被人稱為“繡虎”。雕龍:指南朝梁的劉勰,他曾作《文心雕龍》。

(42)那:同“哪”。

(43)疏(一作“踈”)慵:慵懶舒服。

(44)蓉:芙蓉。蕙:蘭花。

(45)金缸:同“金”,金或銅製成的燈台。

(46)玉斝(jiǎ):玉製的酒器。(gāng):油燈。

(47)幢(g):帷帳。

(48)世祖中興延馬武:世祖指光武帝劉秀,因推翻王莽建立了東漢,恢複了劉姓的天下,故被稱為中興之主;馬武驍勇善戰,劉秀非常賞識他,請他做將軍率兵征戰。延,請。

(49)社稷:國家。

(50)利口:能言善辯的人。

(51)桀王失道殺龍逄(páng):夏朝的亡國之君夏桀十分殘暴,關龍逄屢次直言進諫,後被囚殺。

(52)黃花:菊花。

(53)扶疏:植物疏密有致的樣子。

(54)旆(pèi):旗幟。

(55)陣上倒戈辛紂戰: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牧野決戰時,商紂王自己的軍隊在陣前嘩變、倒戈,商紂王兵敗,自焚而死。

(56)蓋:車蓋。幢:掛在車上的帷幕。

(57)道旁係劍子嬰降:秦始皇死後,其子胡亥繼位;後趙高殺胡亥,立子嬰為帝。子嬰繼位剛四十六天,劉邦的軍隊攻來,子嬰便素車白馬在道旁向劉邦投降,後被項羽所殺。

(58)營:營造。壘:此處指燕子窩。

(59)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

(60)青瑣:古代宮門上的一種裝飾,門上刻有青色連環紋。闥(tà):宮中的小門。

(61)主簿棲鸞名有覽:東漢仇覽任縣衙的低級官員,能用道德教化民眾。當時任考城令的王渙見到後說荊棘叢不是鳳凰棲身的地方,便將自己一個月的俸祿送給他,資助他讀書。

(62)社:社稷。

(63)摐(g):撞擊聲。

(64)治中展驥姓惟龐:三國時的龐統與諸葛亮齊名,做縣令卻因治理不善而被免職。魯肅向劉備推薦說,龐統不是治理小縣的人才,至少讓他做個治中(州官的助理),才能施展他千裏馬一樣的才幹。

(65)蘇武牧羊,雪屢餐於北海:漢武帝時期,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卻遭扣留,因不肯投降而被流放到北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曆經艱辛,風餐露宿,十九年後才被漢朝設法救回。

(66)莊周活鮒,水必決於西江:莊子(名周)見路上有一條被困的鮒魚,已經快要幹死了。鮒魚向莊子求救,莊子說:“我將要到吳越(今江浙一帶)去,到了以後讓他們引江水來救你。”鮒魚說:“隻怕那時我已成市場上的魚幹了。”

(67)賦:古代的一種文體。

(68)四目頡(jié):頡指倉頡,傳說中創造文字的人,長著四隻眼睛。夔(kuí):一種怪獸。

(69)落絮:飄落的柳絮。遊絲:飄蕩在空中的蜘蛛等昆蟲所吐的絲。

(70)鴝鵒(qú yù):即鵒,鳥名,俗稱八哥。

(71)候:節氣、時令。

(72)菡萏(hàn dàn):荷花。

(73)荼(tú mí):一種薔薇科植物,直立或攀緣類灌木,晚春開白花。

(74)智伯恩深,國士吞變形之炭:俠士豫讓是戰國時人,為了替他的恩人智伯報仇,將生漆塗在身上,吞下燒紅的木炭改變聲音,使別人認不出自己,多次謀刺仇人。國士,一國中才能優秀的人。

(75)羊公德大,邑人豎墮淚之碑:羊公指晉人羊祜,他為官勤政親民,深得百姓愛戴,死後其部下在他生前遊玩休息的地方立碑建廟,每年祭祀,見碑者無不流淚,此碑稱為墮淚碑。

(76)毛錐:毛筆。

(77)峴(xiàn)山碑:即墮淚碑,參考前注。

(78)汾水鼎:漢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個古鼎,因此改換年號為“元鼎”。

(79)去婦因探鄰舍棗:鄰居的棗樹越過院牆伸到了王吉家,王吉妻摘棗給王吉吃,王吉認為妻子擅自摘棗是偷盜,便將她趕出了家門。鄰居知道原因後,就要砍掉這株棗樹。後經鄰裏再三勸阻,王吉才讓妻子回來。去,離開。

(80)羆(pí):棕熊。

(81)出妻為種後園葵:公儀休是春秋時魯國的相。他很喜歡吃妻子在後園栽種的葵菜。後來又看見妻子親自織布,忽然想到這是與那些以種菜織布謀生的人爭利,他便拔掉自家菜園的葵菜,並休棄了他的妻子。

(82)咿軋(yī yā):搖櫓的聲音。

(83)青眼:正視對方時眼球是黑色的,稱青眼,表示重視對方。晉人阮籍不拘於世俗的禮法,看見才幹普通的人,就翻白眼對著他。隻有當時的名士嵇康去見他,阮籍才青眼相對。白眉:三國時蜀人馬良的才學在他的五個兄弟當中最為突出,馬良眉有白毛,後世便稱兄弟中才幹最突出者為白眉。

(84)海棠春睡早:唐玄宗看到楊貴妃醉酒醒後慵懶嬌媚的樣子,笑稱是海棠花沒有睡足。

(85)楊柳晝眠遲:據說漢朝宮苑中有株柳樹,樹形像人,稱為人柳,“一日三眠三起”。

(86)一斑之豹: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兒時看人玩樗蒲便知勝負,王羲之的門生便說他:“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比喻所見到的不是全部或整體。

(87)杜陵:唐代詩人杜甫的母親名為海棠,杜甫為避諱而從不作吟詠海棠的詩。

(88)五總之龜:龜被古人視為長壽的靈物,千年五聚,因而古人稱博學多聞的人為五總龜。

(89)朗:月光明亮。

(90)磯(jī):水邊凸出的大石頭。

(91)朝(zhāo):早晨。珠璣:珍珠。

(92)欹(qī):斜靠。

(93)邊衣:供戍守邊防的戰士穿的衣裳。古代軍隊戰士的衣服要由家中的妻子寄送。

(94)寬對猛:寬指政策寬緩,猛指政策嚴厲。

(95)玳瑁(dài mào):背部有褐色和淡黃色花紋的海龜,其背甲可做裝飾品。珊瑚也可做裝飾品。

(96)乘(g):乘坐的馬匹。

(97)綠暗對紅稀:“綠暗”指綠葉顏色變深,“紅稀”指紅花凋謝變少,這都是晚春到初夏的景色。

(98)周臻大定一戎衣:周武王穿上軍服,率軍消滅了商紂王,建立周朝,天下安定。臻(zhēn):至、到。

(99)暄(xuān):溫暖。

(100)虎節:兵符,古代軍隊中調兵遣將的憑證。龍旗:上麵繡有龍的旗子。

(101)尨(máng):多毛狗。

(102)出使振威馮奉世:馮奉世為西漢人,奉命出使西域,勸說西域諸國發兵大破莎車,威名遠揚。

(103)治民異等尹翁歸:尹翁歸為西漢人,曾任東海郡太守,因為政績卓著而升遷,為官清廉嚴正,死後家無餘財。

(104)燕我弟兄,載詠棣(dì)棠(wěi):宴請我的兄弟,歌頌鮮豔的棠棣花與兄弟之情。,光明鮮豔。

(105)伯樂馬:春秋時人,善於相馬。

(106)浩然驢:唐代詩人孟浩然喜歡騎驢,曾說他的詩都構思於風雪中的毛驢背上。

(107)分金齊鮑叔:春秋時期,鮑叔與管仲為知交,兩人曾合夥經商,分利潤時,管仲私自多取,鮑叔知道管仲家有老母且家境貧寒,並不怪罪他。

(108)弋(yì):以帶有蠅子的箭射鳥。

(109)奉璧藺相如:戰國時期,秦昭襄王說要用秦國十五座城換趙國的和氏璧,趙國大夫藺相如奉璧前往。秦王收下玉璧後反悔,不允城池,藺相如用計謀取回和氏璧,完璧歸趙。

(110)回文錦字竇滔書:東晉時,刺史竇滔被派往西北的沙漠,妻子就用錦織成一首回文旋圖詩(順讀反讀皆能成文的詩)寄贈給他,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111)擲地金聲孫綽賦:孫綽是晉朝著名文士,曾作《天台山賦》,並自誇道,它如果被扔到地下,必將會發出金石之聲。

(112)未遇殷宗,胥靡困傅岩之築:傅說(yuè)原本是犯人,在傅岩這個地方服勞役替人築牆,後來殷高宗做夢得到一個賢臣,尋訪發現傅說與夢中之人相貌一樣,便讓他做了商朝的相。傅說竭力輔佐殷宗,商朝得以中興。

(113)既逢周後,太公舍渭水之漁:傳說薑太公在渭水釣魚,周文王打獵正好路過,與他交談甚歡,便邀太公同車而歸,立他為國師。

(114)短褐:平民穿的粗布短衣。華裾(jū):華美的衣裳。

(115)天祿、石渠:均為皇宮的殿閣名,收藏國家圖書典籍的地方。

(116)有若:人名,孔子的弟子。相如:戰國有藺相如,西漢有司馬相如。

(117)策:策論,一種文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