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十八歲的宣隱瀾,繼續出任丞相(1 / 2)

“微臣宣隱瀾拜見王上。”

禦書房內,勒瑀滿麵春風:“朕的禦史大人來了呢,先平身,再來告訴朕今日是看誰不順眼?快來告訴餓,朕替宣卿給料理幹淨。”

宣隱瀾起身後,對這位大齡叛逆少年的話早已已能夠淡定如常,道:“微臣此來,是就信化城萬國聯名書之事向王上複旨。”

勒瑀意外:“這麼快就有消息了?”

宣隱瀾垂首:“是,微臣這些時日明查暗訪,曆時三十二日,總算小有所獲,特來向王上稟報。”

“明查暗訪。”勒瑀對這個詞極感興趣,“宣卿獨立完成的麼?怎麼一個明查?怎麼一個暗訪?一一告訴朕如何?”

宣隱瀾果真一一道來:“微臣雖深知此行艱難,密字為先,但微臣一人終究人單勢孤,獨自行事隻怕進展過於緩慢,故而微臣在王上此前所推薦的人裏選了兩位,一位是前江北禦史高嘉和,一位前禁衛統領石秋,這兩位一文一武,一位心思縝密,一位忠正不屈,正可作為此次人手。高大人在暗,石秋在明,進展極快,人證、物證俱有所得。”

勒瑀頷首沉吟:“高嘉和和石秋……你選了兩個最恰當的人呢,讓武功高強的石秋在明處活動,牽扯那些人的視線,分擔了高嘉和在暗處的風險,使高嘉和那個最擅長訊息收集的書呆子發揮所長,實在是個上策。”

“高大人身邊也是有兩個人在暗處保護的,是石大人的舊屬,幫助高大人避過了兩次暗殺,總歸是有驚無險。”

勒瑀以全新的目光打量這個在官場已然沉浮了兩年的少年,道:“看來朕對宣卿還是了解不足,此前以為宣卿喜歡獨來獨往,沒想到宣卿居然接受了朕的推薦,且用得這般恰如其分,是個知人擅任的人呢。”

這人今天總算說了一位王上該說的話呢。宣隱瀾心情不壞,決定由衷的恭維兩句:“知人的是王上,若非王上將這些人推薦給微臣,憑微臣一人很難尋得如此堪用的人才。”

勒瑀愉快大笑:“這話聽得甚是悅耳,朕就當宣卿在誇獎朕如何?”

“微臣惶恐。”她雙手平舉,“這是奏章,其上所列人證俱已暗中抵達京都,物證也俱已搜集齊全。”

接過常容遞來的奏章,勒瑀仔細看過,道:“你做得很好,既然你誇獎了朕,作為誇獎,朕也可以告訴你一個事實,先前推薦給你的那些人,既然是‘前’,表示他們都曾是棄子,是在各自位置上的失敗者。你能各用所長,將他們用到這般極致,是你自己的本事。”

宣隱瀾垂首:“多謝王上。”

“前兩日,肇相和朕說起了一件事,你可想聽聽?”

所以說這人,明知本大人不得不聽,還總要用這種口氣說話,著實令人無語。宣隱瀾恭首:“微臣恭聽聖訓。”

“肇相想隱退了。”

“啊?”宣隱瀾掩口。

勒瑀一怔,繼而非常快意的大笑,一雙綠眸內幽光灼灼:“在朕麵前,宣卿是第一次如此失態呢。”

宣隱瀾無暇考慮太多:“肇相當真要隱退麼?”

“也是第一次沒有請罪,說一聲‘微臣惶恐’就直奔主題,看來肇相在宣卿心中的分量,的確不同尋常,朕不免有點嫉妒。”

“微臣惶恐。”宣隱瀾如其所願,“請問王上,肇相可是想辭歸故裏?”

“正是如此。”

看來,本大個也需找個時間辭官,幹脆跑到肇相的故鄉做個教書先生,如此才能繼續受這位大人物的關顧。宣隱瀾打著這般如意算盤,道:“肇相在相位幾十載,曆經風雲變幻,為國嘔心瀝血,也是時候頤養天年,享受含飴弄孫、子孫繞膝的晚年時光了。”

“宣卿似乎說得有理。不過……”勒瑀突然垮臉歎息,“對朕來說,國可一日無君,相位不可一人無人。肇相走了,朕怎麼辦?”

那還不是因為你把大把的時間用來殺人砍人,而治理國政為你善後的永遠是肇相?宣隱瀾覆下的眸內,瞳仁滴轉:“依微臣之見,可請肇相在曆屆門生中選幾位德高望重、資曆豐厚的官員做為備選,王上優中選優,便可早日定丞相人選。”也可使肇相早一日卸下這副重擔,遠離你這個大齡叛逆少年,過幾年悠哉逍遙的日子。

“德高望重,資曆豐厚?”勒瑀略作評量,“這八個字,好像需要一個有些年紀的人呢。”

為了能幫助肇老爺子早日告老還鄉而自己自己順便也能搭一搭老爺子這趟順風車,宣隱瀾決定在此極盡幫助之能事,道:“一國之相,直轄六部,身為百官之首,端的是名副其實的位高權重,既要協助王上打理一國政事,尚須平衡各方穩定朝野,隻有如肇相那般具有才能、德望、品性的人,方可勝任如此重位。而在才能這一項上,必須富有處理大事、要事及危急之事的經驗與應變之力。而這些,皆需要時間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