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尖兵的發展與沿革(1 / 3)

SCOUT在英文中的解譯可以是球探、童子軍成員、道路巡邏員或是專門刺探對手球隊內情的包打聽。但在軍事人員的眼中,這個字隻有一個解譯,就是斥候、尖兵。

早在人類有軍事行動與文明之前的生物史上,以少數的個體對目標物(通常是當天份的晚餐)以潛伏行進到近處,再發動致命一擊後,其餘同類再一哄而上協力製服再分食物的做法,幾乎已是所有獵食性的肉食動物本能。

憑借語言的溝通與表達,人類許多古老的智慧與經驗得以表與傳承下來,其中自然包括狩獵技術與技巧,跟蹤獸跡、無聲潛行、埋伏、設陷阱等狩獵技巧讓許多的獵戶能夠吃飽穿暖,而自從人類開始群居時代後,族群之間的鬥爭,發展而成的大型對立,促進了專職軍事人員的產生,群體的互毆、鬥爭發展成為兩個對立組織的戰爭。

個人英雄的輝煌時代早己不複存在,戰爭成為軍事藝術的表現手法,各種與戰爭有關的知識與技術都被獨立和專門化,而本用以對付獵物的潛伏技巧發展成為偵察敵情的最佳選擇,雖然這些人對整個戰事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但他們的地位卻並沒有被肯定,但對所有的尖兵們來說,對他們而言,永遠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的探路者永遠必須對現場情勢作出立即而正確的判斷。

尖兵的發展與沿革,至今無人有辦法說明從何時開始,部份的說法是有軍事行動的記錄時,尖兵就已經存在,但這個編製是何時開始有的卻一直沒有明確的標示,但不論大型的部隊移防或是小規模的小隊行進,尖兵一直都是編製內且必不可少。許多優秀的尖兵皆具備了良好與敏銳的獵人智識及技能,因此不論是在追擊潰敵、跟蹤敵軍的移動或是一般的戰地行進,偵察與找出詭雷、地雷、導絆索及各種埋伏及陷阱一直是尖兵的任務,而前進到敵陣地周遭預備發起攻擊時,尖兵也須以第一手的眼光觀察合適的火力設置點、火力扇麵、進入與撤離路線及備用路線,必要時還須先在預期的敵方撤離路線上安排伏擊陣勢或截擊路線,並提供指揮官作評估與判斷,因此前麵提到的所有資訊與跡象,尖兵都必需在第一時間內作出正確而明快的判斷,而這個判斷與在現代特種部隊中,除了獵人的本能、智識與技術外,尖兵對於敵人的情報、作戰習性、地形地貌的特色與植被、地上物及建物特色等資訊亦是不可或缺的事前作業。

身為走為在部隊最前麵的尖兵,這些情報有其絕對的重要與必要性,特別是在正式的戰區,各種陷阱、詭雷與雷區存在是必然的,而尖兵的任務之一,就是將部隊帶進安全的地方,萬一不幸己經進入這類地區,尖兵必須快速清理出一條安全的道路,讓後續部隊快速通過,這指的是地雷區或以導索之類的高科技類、若是竹刺劍山之類的土人陷阱,那就得想辦法排除或是使其失去效用,在這些土人類的各式陷阱中,有許多是將誘捕大型猛獸的陷阱改良、放大或是直接套用的,而這些陷阱通常是非設計者或是不明原理人的都絕對是一個致命的挑戰,這也是各國特種兵部隊中許多尖兵都是生活在較原始生活環境的部落成員的原因之一。當然,另外也是因為這些部落的成員體力與耐力奇佳。另外的主因則是文化因素,生活條件較原始的環境,其成員心理的自我建設與意誌的堅毅、以及傳統所給予的榮譽感及責任心,讓這些部落成員成為特種部隊指揮官的最佳人選。

裝備與訓練

為了執行任務,尖兵的裝備不宜過重與繁瑣,以必要和輕便為主要原則,而配放的位置則以順手、方便為原則,此一原則同時適用於大部分的特戰小組成員與所有的攻堅部隊成員。,以美軍的編製而言,尖兵的裝備通常是包括手槍在內的個人基本武裝與足夠三天的份野外生存裝備、夜視鏡、無線電通話器、紅外線閃頻/照明燈、閃光震撼彈、地圖卡(指南針)、GPS、偽裝網/迷彩膏與個人道具,北約成員國與較北方的西方國家則會加上冬季裝備。前蘇聯與俄羅斯特種部隊的成員則除了一般的軍事性裝備外,特別偏好使用可隨身攜行的鏟子,鏟子在他們手上就像蘭博手中的求生刀一樣的好用與可怕,解放軍特種部隊則特別喜歡大、長且粗的竹子與樹幹。

但不論是哪一國的特戰人員,對於最基本的工具:繩子與刀子的喜愛則是相同的,這也幾乎是所有特戰小組的的基本配備。不過以現行的各國特戰部隊而言,還有兩項基本配備雖未明文規定,卻也幾成製式配備,如可在各種惡劣環境下仍正常操作的手表與小型工具鉗或複合式工具組,其中手表以指針式為優先考量,夜光、防水、耐震、輕便,而且價格最好別太高。

美國特種部隊則有許多不同的選擇,大名頂頂的SEALs在完成了基礎的SEALB/UDT訓練後會發給一隻帝陀廠的不鏽鋼潛水表,但若是進階到了多種混合爆破訓時,則通常教官會建議改選用東方表的航海家係列自動上鏈表,因為該表是少數能在多次的近距離爆炸震波下仍能正常運作,而且計時功能仍維持精準的手表,而Delta、Ra這些陸上的爬蟲則選擇了日本CASIO廠的G-SHOCK。

至於工具鉗或複合式工具組(Multi-Tools)則是將瑞士刀的功能更加多樣與粗曠的工具,用途極多,最主要用於野戰的臨時、緊急拆彈作業用途,因此又稱爆破鉗或爆破剪,國內常見的廠牌有四家,都是美國廠,分別是LEATHERMAN、GERBER、SOG與馬國森,而承製美軍M9格鬥刀的BUCK廠亦有生產,但國內少見,另外,意大利的AITOR、英國的李恩菲爾德軍火廠製造L85/86的多用途刺刀暨野外求生工具組亦有人將其歸納為野戰工具組。開山師祖的瑞士勝利刀廠(Viox)自然也有相同的產品問士,以上是己有民用量產問世者,許多特別生產供特種部使用而不對外或民間使用的兵工廠所產製的產品亦不在少數,例如德國B9所產一係列共19種的工具組。

尖兵的任務之一就是得拆除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包括各種炸彈與地雷,而這則是最最貼身實用的工具,小巧實用,必不可少。而且這些工具的材質都必須是防磁/抗磁材料製造的,以排除引爆磁性引信。

尖兵的訓練可粗分為基本與專業兩大類,每一種都各自包括了數種不同的科目與進度,基本訓練包括了PT、3M(Mapreading、Memory、M)以及個人裝備及武器訓練;而專業訓則複雜許多,除了一般的個人/小組戰術訓練課程,野外動植物辦識、野外求生、基礎爆破與詭雷安裝/拆除*等必學的課程外,特種機動載具的操縱、各種地形的特種駕駛技術、攀岩、滑降、無聲搏殺/格鬥技、等多達數十種的選修課程,而最重要的,心智的穩定與沉著、堅毅的個性。

個人/小組戰術訓練課程

對任何一個小組而言,整體的作戰劃從規劃到擬定,可能是參二的情報人員與參三的作戰參謀人員合作而成。但最先直接了解現場情況並作出第一手判斷的,必定是尖兵。

其次是小隊指揮官,因此,小隊的尖兵對於戰術方麵的修為與素養,可能與隊長或作戰參謀士官一樣高,甚至可能更高,在尖兵抵到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判定小組的部署位置,包括火力組的火力扇麵、自由獵殺區、進攻/撤離路線的選定與伏擊位置,並回報指揮官與作戰士官作參考,通常超過8成的機率會被采用,而一般而言,尖兵並不直接參與攻擊行動,與狙擊手及指揮官一樣,在小組的攻擊任務分派中,這三人都是預備隊,而尖兵通常會被分派到伏擊路線的伏擊組,擔任清理殘敵的任務。

除了小組常用戰術的熟悉與運用外,對於敵方的戰術及習慣更是不能疏失,一個標準的敵陣地會以何種地形為最優先選擇,放哨的標準是什麼、雷區及防禦陣地位置,油料、彈藥、糧食及輜重的儲存點位置,主要的進出道路,部隊具體信息,通訊基台與天線座在那兒?指揮中心與重型火力駐紮點等情報對於攻擊計劃的擬定與執行而言,都是成敗的關所在,也因如此,由情報或作戰參謀士官轉任特種部隊尖兵的人也有很多,或者在任務進行時,全程跟著尖兵行動,隨時的提供第一手的判斷。

野外動植物識別,野外求生

野戰與野外這個字,在英文中都可以用FIELD來表達。在古代的時候,戰事基本都是在野外進行的。直到二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才開始真正誕生了所謂的城鎮作戰戰術,或稱房舍戰鬥。

中國古代戰鬥中的鹿砦、拒馬的陣勢防衛;與駐地周圍的防衛植物都是充分運用野外資源的實例。即使是在今天,我國許多部隊的駐地周圍或重點防區仍然種植著許多瓊麻、木棉,九重葛等多刺植物,其效果要比帶刺鐵絲網與蛇腹型鐵絲網更好,而且環保。

另外,處在野外,各種大自然的威脅會常伴你身,蛇蟻蟲豕、漳沼癘蠱、凶禽猛獸以及地形、地勢與植物所形成的威脅都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