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一次無條件地相信他

〇(美)特瑞·約翰遜

當家長最好的方式是給她信任。

我把她送到可以讓她施展拳腳的地方

(美)特瑞·約翰遜 文

劉溢 譯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的日子,我看到我十六歲的女兒肖恩和近六百名美國運動員一起走進會場。

當時,我的腦子裏回想起第一次帶肖恩去我家附近的市體操班報名的情景。那時,她才三歲,我從來沒有想過她會走得這麼遠。

有人問我,培養一個奧林匹克運動員都要做哪些工作?

我不認為我和大多數的父母有什麼不同。肖恩的生活起居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樣。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肖恩幫我成為一位好媽媽。

看到今天的肖恩,真是難以相信她在出生的時候差一點兒就出不了產房,臍帶繞頸很嚴重,醫生說這是一次僥幸脫險。然而,肖恩並未因此發育遲緩。她九個月就蹣跚學步,自己爬進櫃子裏去找玩具。兩歲時,她在屋子裏跑來跑去,摔破了頭,縫了好幾針。她精力十分旺盛,我希望能找到一個安全的方式來疏導她的精力。於是,我們送她進摔跤班,後來又是舞蹈班,她都覺得不好玩。有一天,我走進廚房,正好看到肖恩從餐桌上往她爸爸的懷裏跳,這突然喚起了我的一個想法:我該讓她去學體操。這比較對她的路,肖恩喜歡在高台上跑、跳、跨越、攀登。我想,如果她摔下來,至少體操班裏有很多墊子摔不壞她。

進體操班的第一天,我站在旁邊看著她,她在平衡木上從這頭跑到那頭,興奮異常。

我把她送到可以讓她施展拳腳的地方,這一點我做對了。

肖恩在體操班裏讓老師發瘋。當大家坐下來的時候,她跑到平衡木上去了。當別人逐個練習的時候,她總跑到隊伍前麵去搶著練習。老師總是吼她:“肖恩,回來!”“不行,肖恩,到後麵排隊去。”

肖恩六歲那年,我們選擇了一所新的體操學校。這是一個小規模的培訓班,學生不是很多。教練喬問肖恩:“你喜歡體操嗎?”她點點頭。“你最喜歡什麼項目?”“平衡木。”肖恩回答。他們倆一直在交談。我當時感到驚訝,他們倆怎麼這麼合得來。肖恩做了一個平衡木的轉體動作。她太慌張了,越線了,我直搖頭。但是教練沒有責怪她,反而笑起來:“我喜歡她的力量。這是從事這項運動必備的條件。”教練談了一些自己的情況。20世紀80年代,他為中國國家隊比賽,後來移居美國,在愛荷華州立大學當體操教練。根據他的技術和經驗,他看到了肖恩身上的潛力。他要不斷用新的挑戰來保持她的興趣。肖恩跟著教練的第一周就學會了後空翻。我驚喜地說:“沒想到你能做後空翻!”肖恩笑著回答:“我也沒想到。”

教練喬把肖恩放在少年班高級組,這意味著更大的競爭。我開始有些遲疑,因為看到有些女孩子贏不了就信心崩塌,我不希望肖恩也這樣。她第一次參加比賽,我坐在看台上看到她和那些比她大、有經驗的孩子站在一起,顯得那麼小、那麼矮。我擔心她永遠跟不上人家。別的女孩子輕鬆自如地表演翻騰和跳躍,肖恩勉強可以離開地麵。

她的每一步、每個跳躍,都充滿了熱情,但是,裁判認為她落地不穩而扣分,技術難度分也給得可憐。即便如此,觀眾們喜歡她精神飽滿的樣子,用掌聲和歡呼聲鼓勵她。肖恩最終排名第12位。我有些不安,並不是說我不為她感到自豪,她同那些比較有經驗的女孩子相比,已經做得很好了。我擔心的是,她會不會因為這樣的結果而氣餒。但肖恩說:“我覺著好玩!”並且自豪地顯示她的第12名綬帶。她一點受挫的感覺都沒有。

肖恩十二歲時被邀請參加美國青年隊。日程安排得很緊張,特別是健身房以外的活動。她每晚花兩個小時寫作業;還要參加文學會,堅持寫作文和詩歌;還去動物收容所當誌願者,幫著照料狗。一天下午訓練課之前,我發現她在自己房間裏掉眼淚。她說:“我不想去了。”我問:“你是怎麼想的呢?”“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堅持下去。”我坐在她身邊抱著她說:“你並不是非去不可的。”她說:“教練會對我失望的,隊裏的夥伴們也會失望的。”我明白她接著要說的是:“您也會對我失望的。”

好多天來,我一直擔心她事情太多、太累,眼下是她退下來的好機會,但是,我不能做決定。體操已經不再是我引導她釋放精力的渠道和方法,而是她生活的一部分。這要她自己來選擇,而不是我。我對她說:“你是在為自己練體操,你要弄明白的是,你決定退出是因為你想退出,而不是因為你今天的情緒很糟糕。你去與不去,我都會支持你。”她擦幹眼淚,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說:“謝謝您,媽媽。”

肖恩十三歲時,第一次有資格參加在比利時舉行的國際比賽。比賽這天,我和她爸爸坐在觀眾席上,十分緊張。肖恩和隊友們走進會場,她的眼睛向觀眾席張望,看到我們就使勁兒揮手。我感覺女兒真是長大了。比賽即將開始,我的心在狂跳。八十幾斤的肖恩彈跳起來,在高低杠上翻飛,在10厘米寬的平衡木上翻騰、倒立,每一個動作都讓我屏住呼吸。她看上去泰然自若,聚精會神。我倒有點犯迷糊:這還是我那個讓人牽掛的女兒嗎?我搖搖頭。讓我驚訝的是,肖恩以新的高度飛過鞍馬和高低杠,從器械上翻轉著跳下來,這些器械比我們家的餐桌高多了,並且沒有她爸爸接著她,但我能肯定她會安全落地。肖恩第一次參加跳馬和自由體操比賽,就取得了好成績,在全能比賽中也取得了好成績。

這並不意味著我不用再為她擔心。我仍然要操心,我不會讓她晚睡一個小時,即使她在北京贏得金牌也要按時休息。但是,我女兒讓我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當家長最好的方式是給她信任。肖恩是有天賦的,我要做的隻是在她身邊幫她好好發揮她的天賦。

〇時光

一個優秀的人不是因為智商有多高,而是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並懂得如何排除萬難去實現它。

我又一次無條件地相信她

時光

我想現在也可以說說我女兒了,我的女兒1998年9月生,到目前她收到了多倫多大學、紐約大學、弗吉尼亞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波士頓學院、維克森林大學、衛斯理大學這七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至此她的基礎學業算是完成了,雖然錄取的學校沒有達到她的預期(常春藤校),但是她的成績已經證明了她完全有這個實力:托福,114;SAT拚分,2310;AP,已經過了六門。

在我太太懷孕的時候,我們就進行過一次以後孩子教育的問題的探討,最後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教育孩子分兩部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培養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鍛造優秀的品格為主,學習文化知識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父母進行分工,我主要負責孩子性格、習慣、品格等方麵的教育,孩子媽媽主要負責生活日常、為人處事等方麵的引導溝通。另外盡可能不讓老人來帶孩子、教育孩子,還有就是其中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另一方絕對不能插手,更不能去替孩子袒護,再一個,無論何時自始至終要提醒孩子安全第一!(這一點最重要!)

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始終堅持我們自己照顧孩子,從小我們就要求她盡自己所能去完成自己的事,記得她剛學會走路不久,晚上就會自己起來上廁所,在床邊放了個塑料小方凳,她自己踩著小方凳上下床去上廁所(小痰盂),這就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開始。

由於家庭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德行,在這些方麵我們都會嚴格要求她,慢慢地,她自覺地養成了一些好習慣,比如回家先完成作業,睡前看書等。也比如在守時和承諾方麵,印象特別深的一次,從幼兒園回家,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後,她說約好了其他小朋友去大院玩,我們告訴她六點鍾之前必須回家吃飯,她說好,六點差五分時她準時地回到了家。

出門外在,她特別喜歡認路牌和廣告上的字,隻要有不認識的就會問,我們也不厭其煩地去教她,慢慢地,她認識了很多字,之後也開始喜歡上了看書,看的書也越來越多。記得她上幼兒園小班的時候就能給爺爺奶奶讀報紙,把奶奶驚得合不攏嘴,不會讀的字就很認真地問,我們家人也會很認真地給她解釋,到孩子幼兒園畢業的時候,已經看完了很多小學階段應該看的書。

有時候暑假寒假正好遇到我要去一些部門去辦事,比如說工商、稅務部門,我都會帶著她,她會問一些問題,我也會跟她解釋為什麼爸爸要去交稅,交了稅都是幹嗎用的,雖然她不一定懂,但我覺得孩子以後需要有大局觀,從小有點概念也不錯。這裏就要說說我的一個觀點,如果想要你的孩子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你就得把她看成大幾歲的孩子來溝通和教育。

在這個階段,我們也像其他家長一樣,希望能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送她去各種興趣班,什麼舞蹈啊,主持人啊,英語啊,還有樂器,她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要上什麼興趣班,我們也認為要讓她接觸過了才知道自己喜歡不喜歡。後來接觸了鋼琴,她似乎很感興趣,要學,我們就先帶她去音樂學校上了幾節課,再問她自己的意見。她說選好了,就喜歡鋼琴。我就告訴她,學鋼琴很辛苦。老師也告訴她在某一個階段特別辛苦,要是怕累就別學。我開玩笑地說,鋼琴很貴啊,買了就必須堅持下去,這可是你自己的選擇。孩子考慮了一下說決定了就要學鋼琴,我們就尊重她的意見買了鋼琴,果真後麵有一個階段很辛苦,她練得掉眼淚,有時候不想練,我們也不強求她,隻是提醒她當初她自己的承諾,她擦了眼淚繼續練,不過這期間我們給她的觀念是學鋼琴主要是為了提高她自己的素養,並不是要拿鋼琴當專業。就這樣她愉快地練到了六年級,考了鋼琴十級,到現在還一直練著。

她開始上小學了,我們先去的是一所孩子有條件去的公立學校,在當地也屬於較好的小學,去了後我們發現這個學校每個班的孩子在50人以上。我覺得小學階段是孩子特別愛表現、更需要被關注的階段,這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情況,所以我們決定給孩子找一個小班化的學校。經過了解,我們把孩子送到了一所私立小學,費用也不算高(小學六年讚助費1.6萬,每年學費在3000左右),這個學校每個班基本上就25個學生,事實也證明我們的選擇不錯,老師很負責,基本都能注意到每個孩子的變化。

由於我家孩子的基礎不錯,在學校表現得非常優秀,不光是學習成績,各方麵的綜合素質也表現很好,在她一年級的時候,市裏搞了一個優秀母親評選,學校的老師直接把孩子她媽媽推選上去了。後來發現其他學校推薦的優秀母親,都是五六年級的大孩子的媽媽,而且這些孩子都獲得過各種各樣的獎,這個我們真的自歎不如。

因為孩子提前自學了許多內容,到了二年級,學校老師建議孩子直接跳級到三年級,孩子學習方麵的事,我們都是比較尊重老師的意見,就讓孩子上了三年級。開學後,老師發現孩子還是太輕鬆,上課不太認真,老是容易走神,於是就跟我們商量是不是給她加點壓力,我們就鼓勵她寫日記寫作文,就這樣慢慢地調整了過來,她在寫作方麵也提高了很多。我記得當時跟孩子一起完成過一篇小論文,題目大概是《責任》,我也想趁這個機會讓孩子有個明確的目標,大概內容就是每個人每個階段必須承擔的責任,讓她知道學生階段的主要責任就是學習,父母親的責任是工作為社會做貢獻,是撫養、嗬護她成長,是照顧好家裏的老人,讓她知道父母親的責任和壓力遠比她大,這樣她就會更懂得該去努力。

到了她四年級,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們要去日本幾年,有很多人勸我們把孩子留在國內上學,否則以後會跟不上什麼的,我們堅決否定,我們一定要帶著她去看看外麵的世界,這幾年的經曆我想會遠遠超過她在學校學到的東西。為了去日本後不會被當地的孩子欺負,我帶她去學了半年的跆拳道,鍛煉她的勇氣,後來又證明這是正確的,我可不想我的女兒遇到事情隻會哭鼻子。我們也不用糾結要不要再跳級了,帶著她直接去了日本東京。

去了以後,我們又麵臨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有很多華人孩子的類似的國際學校,一個是就在居住地小學校上學。孩子沒有一點日語基礎,我們問孩子自己的意見,她沒有考慮就選擇在居住地小學上學,她說這樣更能快速地學會日語。她去了學校,學校的老師也是非常好,邀請了一個學生的華人媽媽陪著我孩子上課給當翻譯。過了一節課,孩子就跟老師說不要這個阿姨當翻譯了,她自己能想辦法跟小朋友們溝通,然後孩子靠著幾個英語單詞、幾句日語還有手勢就跟同學們混得風生水起。

不到三個月,她的日語已經很流利了,跟同學、老師交流基本沒有障礙。就這樣,在日本的小學念了三年多非常簡單的書,在快離開日本的時候,一位日本老太太和她聊天,說希望她以後做個中日友好的使者,結果孩子一臉認真地說“我就是這樣想的”。

我經常說那些一天到晚批評中國教育不行、批評中國孩子不行的人是無知,說真的,那是你自己不行!

從日本回來後,我們重新找到孩子原來上的那所小學,希望能讓孩子繼續回去上一年六年級,她原來的同學都上初中了,幸好我孩子是早一年上學又跳了一級,回國後重讀一年沒問題,由於在日本的幾年中文丟了不少,孩子在語文寫作方麵明顯有些弱,我們就提醒她自己應該適當地加強一下。到了初中,孩子上了一所不錯的中學。這所中學學生非常多,年級有12個班,我就跟孩子溝通,到了初中,那麼多孩子在一個平台競爭肯定很激烈,你先去適應,無論排多少名都不要有負擔,我們不在意,隻要你自己覺得努力了就行。孩子很淡定,說:“沒事的,我能趕上。”

初一結束,孩子果然沒問題,在級部基本穩定在前50左右,我們從來不主動去問她考得怎麼樣或者排多少名,都是她愛說就說,不說就不問,我們也算是心比較大的那種家長,隻要孩子安全心理健康開心就行。

然而到了初二,我們突然發現孩子開始有一些不一樣了,似乎進入了叛逆期,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躁了一些,我們跟她溝通越來越困難,她也不再像從前那樣什麼事都愛跟媽媽說,變得沉默寡言。我開始擔心了起來,也漸漸地失去了耐心,變得不那麼淡定了。因為我知道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孩子的轉折點,如果控製不好,孩子就容易自暴自棄或者對自己失去信心,我們就開始找那些孩子比我們大的朋友去取經,也在網上查各種資料,希望能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然而每個孩子總歸都有自己的個性,不是哪種方法能夠絕對有效。

在這期間,我記得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我跟孩子爆發了激烈的衝突,我也表現得極端暴躁,就差沒動手揍她了。等第二天冷靜了下來,我跟孩子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談話,我告訴她,作為父母,我最大的願望是她以後的生活能幸福快樂,在這基礎上能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那是最好。至於她從事什麼工作或者有什麼成就,那都是她自己的目標,我們作為父母沒有這個權利和能力來替她完成。但是我告訴她,從我們自己這些同學的經曆來看,初中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分水嶺,決定每個人這一生的大概走向,如果你有自己明確的目標想要去實現它,那麼現在開始你就得規劃好,如果你覺得你沒有什麼目標,隻想輕鬆地生活,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覺得現階段學習太累了,也可以提出來休學一段時間,我們都表示同意,但是你必須得為自己的這個決定負責。我讓她可以請假幾天好好地考慮清楚再給我們一個決定就行,我們會充分尊重她的決定。之後她沒有告訴我們她的選擇,但我們相信她給了自己一個決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