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如何能夠達成目標?(1 / 3)

→因為獲得了“自信”這一強力引擎的助力

利用“OK線”,更快更可靠地達成目標

本書介紹的心理訓練方法,能幫助您和孩子學會借助“OK線”這個工具,更快更可靠地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其中包含了幫助孩子不怯場的方法。

看到這裏,有些讀者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

“循序漸進地提高‘OK線’,不能操之過急,這是否意味著孩子要達成既定目標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

“要將‘OK線’設定為自己確實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能超出自身的能力範圍,這是否意味著孩子應該放棄追逐不切實際的夢想?”

當然,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達成目標不會耗費更長的時間,也不必放棄遠大的理想。

這是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我們要求一組孩子的5公裏長跑成績都要達到25分鍾以內。但是,其中某個孩子跑完全程最快也要30分鍾。

如果我們強硬地要求他25分鍾內跑完全程,對於一個最好成績隻有30分鍾的孩子來說,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即使經過艱苦的努力將成績提高到了28分鍾,他距離指標仍然差很遠。哪怕第二天他繼續努力跑進了27分鍾,他還是不能達成指標。懷著這種失落的情緒,第三天他依舊隻能跑出27分鍾的成績。

如果總是不能達成目標,這個孩子就永遠無法獲得成就感,反而會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在心裏積聚起大量的自我否定感。

帶著這種自我否定感,他的步伐也越來越沉重,第四天的成績反而下滑到了28分鍾。我們擔心,再這樣下去,他的心理就會被緊張感壓垮,會產生“我果然不行”“我不可能達成指標”之類的想法。

如果換一種方法,充分考慮到這個孩子當前的實力,先將29分鍾作為他的“OK線”,結果又會怎樣呢?

這樣一來,當他跑進28分鍾時,他就能獲得強烈的成就感。雖然距離最終目標還差3分鍾,但他至少能夠自我肯定。雖然身邊的朋友都能跑進25分鍾,但他依然能從自己的進步中獲得動力。

如果害怕因為自己的目標比別人的目標低而受到嘲笑,這個孩子可以將這個目標藏在心裏,不必讓別人知道。他隻要能在心裏肯定自己,就已經達到目的了。

獲得了自我肯定,這個孩子才會有動力思考更進一步的目標:“今天我跑了28分鍾,但是最後衝刺的時候如果能再努力一點兒,成績應該能夠再好一些。所以,就把明天的‘OK線’設定為27分鍾好了。”

當然,這個孩子也有可能覺得跑進28分鍾已經很勉強了,第二天的“OK線”應該是繼續保持這個速度。如果能夠將這條“OK線”反複達成兩三次,等他積累了足夠的自信再繼續提高“OK線”也是可以的。

如果保持這樣的狀態,這個孩子就能將“OK線”迅速地提高到27分鍾、26分鍾。當最終達成目標的時候,他也就會發現自己耗費的時間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久。

那麼,這兩種做法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怎麼會造成如此大的差異呢?

那就在於麵對目標時,孩子是否能胸懷“自信”,作為努力奮鬥的引擎。

隻要有了“自信”這個引擎,孩子不僅不會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浪費多餘的時間,而且能達成遠大的理想。

隻有認清現實,才能追逐夢想

前麵說過,如果要讓孩子在正式場合中發揮出應有的實力,就要讓他們首先能夠承受正式場合中內心湧現的消極情緒的考驗。

想要實現理想,這一點也同樣重要——要認清並接受現實中的自己。

在作為心理訓練師的工作經曆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點的就是,越是沒有自信的人,就越不願意接受現實。並且,這樣的人常常會給自己定下過高的目標,目的是在未能達成目標時不會對自己感到太過失望。

這一點在孩子身上也成立——越是沒有自信的孩子,越是喜歡給自己定下過高的目標。

假設一個孩子踢球水平一般,連自己隊裏的比賽都沒有機會上場,卻每天都把“我將來要成為職業球員”掛在嘴邊。雖然這種強烈的意願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事實上,這個孩子隻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實力平平連出場比賽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現實,而故意將理想抬高,並為此拚命努力,以防止理想落空以後內心產生的無法填補的失落感。

而我認為,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參加足球訓練,這個孩子不太可能實現成為職業球員這一理想。

其中的原因,不在於他當下沒有出場機會,也不在於他缺乏天賦,而在於他缺少麵對現實的勇氣——不顧自己無球可踢的現實,隻沉浸在“為了成為職業球員而努力”的自我滿足之中。

由於成為職業球員這個理想對他來說原本就過高,所以就算最後沒能實現理想,他仍然可以用“我曾經努力過”這樣的理由來安慰自己。不僅如此,他還能在身邊的人的眼中樹立起誌向遠大、勤奮努力的形象,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誇獎。

然而,無論為此受到多少表揚、得到多少自我滿足,這些滿足感都是暫時性的。

依靠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無法培養出真正的自信。

真正的自信,一定是從“做到了某件事”的結果中得到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在他還沒有能力的時候就不能抱有“成為職業球員”的遠大理想。

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遠大的理想,這個孩子才必須接受自己“目前還得不到機會上場比賽”這一現實,根據自己當前的能力逐步設定“OK線”,並一一達成。這才是培養“真正的自信”的正確方法。

隻有積累了真正的自信,孩子才能將“成為職業球員”這一理想轉變為具有現實意義的理想。找好方向,孩子再根據自己的狀況,將自己身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各個擊破。

僅靠主觀上天馬行空的想象,是無法激發自身的可能性進而實現夢想的。

隻有看清自己的真正實力、接受現實,孩子才能知道為了實現夢想,現在的自己能夠做些什麼,並付諸行動。

人之所以要胸懷理想,就是為了讓自己保持上進心,努力提高,最終改變人生的軌跡。

而“OK線”就是為了幫助人們接受現實、改變現實而存在的。

通過對“OK線”的實踐,人們就能取得建立自信、實現理想、改變人生的力量。

利用“OK線”填補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麵對現實”這幾個字說起來簡單,但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還是以前一節中的孩子為例。他懷抱著成為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夢想,卻麵對著自己連比賽都踢不上的事實,當然不可能對現在的自己抱有什麼自信。但是如果承認了這一點,他又會覺得這個夢想太過不切實際,害怕自己會因此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

因為沒有自信而不敢麵對現實,又因為不敢麵對現實而更加沒有自信,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心理上就會形成這樣一個惡性循環。

解鈴還須係鈴人。要想斬斷這個惡性循環,歸根結底還是要用“自信”這把利劍。

人不敢麵對現實,最大的原因就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反差過大。就像前麵的那個孩子一樣,他想要作為主力隊員出場進球,卻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麵對這麼巨大的反差,他覺得要實現這個理想難度就好比一步登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