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古城,歡香館內,如花美眷竟是上古幻獸化身
魑魅世事,魍魎玄奇,珍饈佳肴無非人世欲望沉迷
目錄
01. 神仙醋
02. 薔薇糕
03. 阿膠肉
04. 鎮魂饅頭
05. 醉桃童
06. 芙蓉肺
07. 金絲粉
08. 紙花蜜
09. 明珠羹
10. 菊花骨
11. 雪花酥
12. 焦茶水
13. 鬼豆腐
14. 蓮心果
15. 蛇木耳
16. 蓮花豆
17. 歲歲糖new
18. 金穀酒
19. 阿官鴨
20. 青柳芽
21. 五色餃
22. 紅禧餅
23. 娘娘米
24. 奈何包new
25. 九回腸new
26. 後記new
27. 娘子菜譜
01. 神仙醋
江都近郊鄉下,有一處柳青街的“歡香館”,可是本地客如雲來的有名特色飯館。
這家飯館也不知是哪一年就突然冒出來的,當家的是一位老板娘,自稱姓陶,北方過來的人。她年約三十,生得窈窕白皙,朱唇瀲灩,嫵媚動人;夏日裏常穿一身素潔的青藍色小碎花葛布衣衫,下廚時裹著一色的包頭,迎來送往間,大方得體,童叟無欺;待鄰裏街坊也都格外和藹熱情,所以人戲稱桃花三娘子,後來又幹脆直呼桃三娘了。
桃三娘的廚藝很快在江都一帶有了名氣,天南地北的小吃大菜,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偶爾說起家鄉的什麼,她又能找到菜肉食材的,稍一琢磨就能做出一摸一樣的來,保證讓離鄉背井出來跑生意的客人吃得開心滿意。
她的小店也因此名聲大噪,甚至附近鄉裏人們,都有想把女兒送來跟她學著如何操持烹調的。可桃三娘總是謙虛笑笑謝絕了,總說自家這是微末小店糊口伎倆,不值一提。
後來,街坊四鄰看她平日裏不怎麼與人交際,沒有丈夫兒女,又不見任何親戚走動,手下幾個夥計唯有低頭做事,從來不問不答,性情木訥。時間一長,就有人議論起這桃三娘有點古怪。更離譜的,還有人傳言,桃三娘雖然擅烹調菜肴,可其實最喜歡吃的,竟是腦子,不止一次有人見過她晚上在自家小灶上,煮出一大盆白花花的,不知是豬還是牛的腦子,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久而久之,當地人們對她,反就敬而遠之起來。隻是來往客商歇腳打尖的,依然駱繹不絕。
惟有我,卻覺得桃三娘是最可親的人。我家就住歡香館對麵的竹枝兒巷口,爹爹做木匠的,整日裏敲敲打打,沒有停歇的時候;娘則忙於許多針黹活計,十指穿縫間,日子也能更細密。
我從小兒總自己玩,沒事趴在自家窗台上,就能聞見隔路口對麵歡香館飄過來的飯菜香氣,也看得見老板娘忙忙碌碌的身影。
長大一點,有時就跑到歡香飯館門前附近,見桃三娘正攤開一些竹篾簸箕曬茄子幹或豆角幹,也過去幫幫她忙,她都笑著誇我懂事,臨了有時還在我嘴裏塞一塊梅糖。
天氣好的黃道吉日裏,我看見桃三娘在自己院子裏造醬油,把浸泡好的豆子拌好,便去幫她搭把下手,聽她娓娓道來造醬的秘訣:“下醬的日子最忌諱‘水日’,這一天造醬油肯定不成的,會生蟲。若已經長蟲了,可以拿六七個草烏頭,每個切四塊,排在壇底,醬裏有蟲也即死,永不再生……等到中秋後,可以放一杯左右甘草,就不會生黴花子……蠶豆醬油味道更妙,拿五月收下的蠶豆一鬥,煮熟去殼,白麵三鬥,滾水六鬥,曬七日,入鹽八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