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繁,顧名思義她是生於樹木繁盛時節的夏季。這是夏家中自認為有點古詩情意、是屬於文化人的夏木繁父親,夏大濤取的。夏大濤一直對夏木繁的祖父給他取的名字十分不悅,覺得太過俗氣,不夠雅氣,於是把所有取名的希望都落在了子女身上。所以在第一個孩子呱呱墜地的時候,夏大濤就查遍詞典,為女兒取了“夏木繁”這個名字,意欲希望她始終能如夏季繁木一樣,永遠生機勃勃,平安健康。
夏木繁聽母親說,她還在母親肚子的時候,父親就超級緊張。因為一直以來,都有一種“才子才會生女兒、山村野夫都是生兒子”的說法。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隻是笑談,但夏大濤還是有點小期盼。而且那個時候,正是計劃生育抓得最嚴的時候,體製內的人都隻能生一個。
所以夏大濤最大的期望是,第一胎生女兒,以證明自己是才子和文化人;然後再想辦法生兒子,以完成“傳宗接代”的願望。
夏大濤的思想是否需要被批判,夏木繁不知道。她隻知道,如果母親生的第一胎就是兒子的話,那麼父親就會認為他已經永遠失去了能夠證明自己是才子的機會。
好在,第一胎生的就是夏木繁。
隻是她的戶口被掛在了奶奶的名下。
夏木繁家大概是這樣的情況。
夏木繁的父親,可是堂堂正正的大學生出身,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據說夏木繁父親考上大學之後,夏木繁的祖父母準備了百家宴,請了全村的人來免費吃飯。可不是得高興嘛,在那個年代,大學生,那就是天之驕子,畢業了,國家會分配工作,而且都是鐵飯碗。
但夏木繁的父親卻是有點辜負了夏木繁祖父母的期望。
畢業後,夏木繁的父親先是被分配到縣城的水利局工作,從事電腦技術工作,而且還娶了貌美如花的,青梅竹馬的夏木繁母親,孟碧晴。孟碧晴讀的專業也很時髦,是當時非常熱門的英語專業。但是在南州這個小地方,英語並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所以兩人度蜜月時,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現在依然很熱門的城市--深圳。
雖然夏木繁始終搞不清楚,父母兩人不去遊山玩水,去一個當時還是“大型工地”深圳做什麼。總之,這一去,可了不得了,真的是“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父母徹底愛上深圳了。
九十年代末的深圳,正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大改革時代,到處都是新思想,每天都有新政策,新事物更是如同雨後春筍般不停往上竄。
那種積極向上,充滿生機的的樣貌,把夏木繁父親震得熱血沸騰。相比而下,那個年代,體製裏麵,每天一杯茶,一卷報紙,效率低下,虛度光陰的日子,瞬時讓夏木繁的父親覺得,人生,光陰,都被活活地埋葬了。
於是幾年後,在攢了一定的積蓄,在沒有那麼強烈的後顧之憂後,夏木繁父母不顧家人反對,辭掉了單位裏的工作,一路向南。
隻留下了年幼的女兒夏木繁,拜托家裏的父母幫忙照顧。
這夏木繁父親一去深圳,就醉心於工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來看夏木繁的時間寥寥無幾,後來夏家父母又在深圳生下夏木繁的弟弟夏君繁,就更忘記了還在老家的這個女兒了。
夏家父母在深圳的生活十分忙碌,就連照顧家中兒子都十分吃力,所以他們提出想讓夏家爺爺奶奶一起來深圳生活,但是遭到了夏家爺爺奶奶的拒絕。
夏家祖父母喜歡簡單的縣城生活,不喜歡熱鬧的大都市。老家在這裏,老朋友在這裏,所有人都知根知底。他們在這裏種種花,種種菜,生活簡單,多快樂呀!
沒有辦法,夏大濤隻能尊重夏家祖父母的選擇。
雖然夏家父母和夏家祖父母都沒有明說,但是將夏木繁留下來陪伴夏家祖父母,已經成為夏家的一種默契,更何況,夏木繁沒有深圳的戶口。
也就是這樣,後來,夏家父母與夏木繁弟弟夏君繁成為深圳人;而夏木繁依然是南州人,她沒有在深圳讀過書,也沒有學籍,就更加離不開南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