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軍的組建
84軍組建於武漢會戰前夕。1938年春夏,桂係為支援抗戰以桂南的幾個獨立團為基礎組建為188師和189師,每師轄三個團,分別調中央軍校南寧分校教育長劉任與176師副師長淩壓西充任兩師師長,其餘各級軍官由中央軍校南寧分校(南寧軍校)調配。6月初,該兩師從南寧乘船下廣州,經粵漢線北上參戰。6月底,該兩師到達武漢,合編為84軍,列入第五戰區作戰序列。31軍副軍長覃連芳調任該軍軍長。這支新建部隊大多數官兵都沒有作戰經驗,但因其各級軍官多為軍校出身,政治素質較好,軍紀嚴明,與群眾關係融洽。當年8月的《民國日報》就報導稱:“廣濟的民眾告訴記者:日前五路軍淩師長、劉師長經過這裏,軍紀很好,秋毫無犯,還給老百姓東西,打掃衛生,對人客氣,公平買賣,商人都願意賣東西給他們。現聞該軍又重申禁令,凡是擾亂民眾事實確實的,得先斬後報。”
會戰黃廣
6月12日,日軍攻陷長江重鎮安慶,武漢會戰的大幕正式拉開。7月初,84軍奉命開到廣濟,構築陣地並加強訓練。
8月3日早上,日軍3師團兩個聯隊,在與68軍戰鬥一晝夜後,占領黃梅。隨後,雙方在黃梅城郊展開了三天的拉鋸戰。6日,68軍、48軍、84軍等部根據第五戰區代司令長官白崇禧的命令,向太湖、黃梅、宿鬆等地展開反攻。14日,84軍反攻黃梅。188師擔任主攻。當時,188師師長劉任從未經曆戰陣,貪生怕死,不敢上前線,派副師長劉建常到前沿指揮,自己則率幾個親信躲在軍部後麵觀察動靜,隨時準備拔腿開溜。而劉建常也一向在軍校搞教育工作,毫無作戰經驗。他在接到命令後,在敵情不明、又未與189師取得聯係的情況下草率發動進攻。開始攻勢很猛,偽軍望風而逃。但當188師攻至離城三、四公裏時,受阻於敵陣鐵絲網前,遭到敵密集火力攻擊,傷亡慘重。與此同時,日軍從西南方向向我側後包抄,我軍被迫撤出戰鬥。
28日,84軍又協同68軍、48軍176師再次向反攻黃梅,激戰兩晝夜,占領了離城5裏的魏家涼亭,但日軍從兩翼出擊,將176師包圍於雙城駟。188師副師長劉建常親率1101團和1102團赴援,雖救出了176師,但部隊損失慘重。其中,由1102團團長李漢光親自率領進攻雙城駟的一個營子陷入重圍,幾乎全部犧牲,僅李漢光率8名士兵逃回。到30日,國軍攻擊受挫。這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轉來軍令部關於保衛廣濟的指示。覃連芳遂作出如下部署:189師以縣城附近沿黃廣公路據點為依托,阻擊由黃梅出犯之敵;188師除留一個團作為軍預備隊外,主力協同友軍固守廣濟縣城;軍部位於廣濟以北,軍直屬炮兵配屬188師作戰。但189師認為黃梅縣城附近地勢開闊,不利於防守。覃連芳遂調整部署:189師黃梅城北5裏的大洋廟山口一帶,以沿黃廣公路各要點為前進據點;188師仍照前令留一個團為軍預備隊外,主力移至大河鋪,沿黃廣公路右側高地占領陣地,左與189師左翼相鄰。84軍的這一調整看上去兩個師可相互配合,似乎很合理,但在實際執行中卻出現了一個致命錯誤。188師擔任實際指揮工作的副師長劉建常雖經曆前期的攻勢作戰,積累了一些作戰經驗,但對防禦作戰仍無多大認識。在部署時他將師主力全部一線展開,無縱深配備,一點突破則全師崩潰。到那時,軍預備隊尚在廣濟附近,189師也來不及派兵堵住缺口,則全軍潰敗在所難免。後來,這個防禦上的弱點成了整個84軍作戰失利的直接原因。
31日,日軍6師團分幾路縱隊向黃梅附近國軍陣地發動全線進攻,攻擊重點在大洋廟山口。日軍先以炮兵及飛機猛烈轟擊189師陣地,繼以騎兵領頭衝鋒。我軍依托堅固陣地,組織稠密火網進行抵抗。由於我陣地前地勢開闊平坦,迫擊炮、重機槍都能發揮很大效力,日軍在進攻第一天即遭受重大殺傷。日軍指揮官見白天強攻不行,遂改為夜襲。當夜,日軍襲占我陣地左翼前沿之小高地。這個據點是國軍陣地的關鍵部分,它的得失關係到整個戰線的穩定。189師師長淩壓西得到該陣地失守的消息後,大為震驚,立即組織部隊反擊。於是,雙方在這個不大的小高地上展開肉搏,槍炮聲、喊殺聲、武器的碰撞聲響成一遍。經過一夜爭奪,小高地兩失兩得,日軍終於支持不住,向後潰逃。第二天,日軍不甘心失敗,又重新發動了新的進攻。一連打了兩天,大洋廟陣地仍巍然不動。9月2日,日軍改變了戰術,除留一部佯攻大洋廟山口、牽製189師外,主力向188師進攻。由於188師前期作戰損失太大,打了兩天就頂不住了。4日,日軍突破大河鋪中央陣地。因188師是一線配置,無預備隊,一點突破則全線崩潰。軍預備隊奉命趕去增援,亦無濟於事。守備部隊被敵截為兩段。劉建常率右翼之一部倉皇向後撤退。當該師的潰兵湧進覃連芳的軍部時,他這才發現188師師長劉任沒有在前線。覃連芳氣得暴跳如雷,大喊除奸,旋即命令189師撤離陣地。在轉移過程中,189師1106團團長黃伯銘被日軍的飛機嚇破了膽,輕棄大洋廟山口前的掩護陣地,擅自率全團躲進山溝,致使全師受到日軍追擊,損失慘重。
武漢失守後,84軍即奉命轉移至隨縣附近構築工事,隨時準備迎擊由武漢及平漢線來犯之敵。不久,188師調走,長官部另撥48軍173師(師長鍾毅)、174師(師長張光瑋)歸84軍建製,並將189師改為兩旅四團製,每團兵員也由一千五六百人增至兩千人。
39年3月,京(山)鍾(祥)戰役失利,日軍進迫隨縣。84軍憑借既設陣地與敵周旋,終於在友軍的協助下穩定了戰線,與敵形成了對峙。3月下旬起,第五戰區根據軍委會的指示,向當麵之敵發起“四月攻勢”。84軍奉命出擊,在板凳崗、七裏崗、高城等地與敵激戰,取得一定戰果。4月底,日軍為報複國軍之攻勢,圍殲我第五戰區主力,集中了三個半師團的兵力向鄂北、豫南地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4月30日,日軍3師團從郝家店、徐家店向84軍出擊部隊173師和174師進攻。國軍節節抵抗,逐次向隨縣方向轉進。迄5月1日,日軍陷吳家店、泉口店及萬家店。173師與174師被迫轉移至塔兒灣一線。84軍遂命令189師為右翼防守小朱家灣、大張家灣迄槐樹灣之線,174師為左翼占領槐樹灣迄高城之線,173師則在萬家河東岸兩側高地構築工事,準備迎擊敵軍。5月2日,日軍追至塔兒灣附近,日軍以3000餘人在坦克、飛機、火炮的掩護下對174師、173師發起進攻,另以3000餘人撲向位於高城以東的13軍,同時以一小部兵力攻擊189師陣地,作為牽製。一場慘烈悲壯的搏殺就此展開。
2日拂曉,日軍首先集中了12門重炮和數架飛機猛轟我84軍陣地。一顆顆炮彈帶著刺耳的尖叫,飛向我軍陣地。一時間,我軍前沿工事及其周圍爆炸聲此起彼伏,陣地前的黑土被掀了一層又一層。兩小時後,日軍前線指揮官通過望遠鏡發現我軍前沿工事受到嚴重破壞,認為工事裏的我軍已所剩無幾了,遂命令步兵開始衝鋒。可他萬萬沒想到,就在其步兵接近我軍陣地前沿時,突然遭到我強大的步兵火力急襲攻擊,傷亡慘重,不得不退了回來。日軍前線指揮官頓時目瞪口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我軍布防時,在前沿陣地構築了很多偽裝工事,這些偽裝工事後麵又挖了很多散兵坑。我軍的士兵都隱蔽在這些散兵坑中。這樣,敵人在炮擊時就誤以為我軍士兵全在偽裝工事內。因而,被其炮火所摧毀的隻是我軍的偽裝工事,而後麵的散兵坑和我軍阻擊部隊則毫發無傷。日軍在第一次衝鋒失敗後,惱羞成怒,稍事休整後又組織了第二次進攻。我軍頑強抵抗,每一個據點均反複爭奪,戰至陣地被完全摧毀、無法立足時,方才放棄,戰況至為激烈。塔兒灣陣地失而複得達7次之多。就這樣打了兩天,日軍雖付出沉重代價,卻隻占了幾個次要高地。4日,日軍以火炮和飛機向我軍陣地施放毒氣。我軍由於缺乏防毒裝備和訓練,大量士兵被毒氣熏倒,各部戰鬥力大減。當天下午,日軍步兵再次發起攻擊,突破我173師所屬兩個旅的結合部,我軍增援不及,塔兒灣、官家寨失守。173師和174師隻得轉守周家灣、竹林灣、高廟坡及南北高地之線。同時,13軍也放棄高城,退至殷家店、劉家河、天河口一線,繼續戰鬥。戰至8日,雙方損失均重,戰局始終呈現僵持狀態。當晚8時許,84軍和13軍接到長官部電令:棗陽失守,火速向樊城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