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白山道長孫思邈,鑿開經路,名魁大醫。巍巍堂堂,百代之師。特封孫思邈“藥王”。其子荊州孫無逸,杏林聖手,承前繼後,調和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特封逍遙侯,食邑荊州郡。通傳天下,以表其忠。欽此!”不到半個月,冊封孫無逸為逍遙侯的詔書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原本有許多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人議論紛紛。但是自從京都傳來消息,原禦醫院副院判因誹謗逍遙侯被楊廣下令革職抄家後,那些內心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才閉上了嘴,就是有酸言酸語也隻敢私下裏說說了。但是在傳出來的閑言閑語中就多了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消息來。什麼孫無逸靠獻妻受封啊。還有什麼孫無逸乃是楊廣流落在民間的私生子啦之類的。更有甚者說孫無逸乃是楊廣的麵首。
這讓孫無逸明白了楊廣死後是如何一點一點的把自己的名聲被流言蜚語給敗壞了的。這還是沒有官方渠道去引導,如果同楊廣一般被曆朝曆代的官方在引導下。那麼千年之後的史書上楊廣可不就成了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亂動兵戈的暴君了。都說流言止於智者。可惜智者隻屬於少數。
從洛陽城出來後,孫無逸就帶著藍玉煙向大興城而去。哪裏有著讓他必須去尋找的答案。孫無逸不知是錯覺還是直覺。他就感覺此次大興城之行,一定會解開他埋藏在心中多年的疑惑。那麼夢裏總是看不清臉的男子到底是誰。自己到底從哪裏來。
當詔書傳到太原的時候,李世民拿著抄來的詔書拿給妻子長孫無垢看。他發現最近妻子對於這個孫無逸十分上心。自從上次隔著窗戶見過這個孫無逸,李世民就發現長孫無垢總是發呆,尤其是給自己的大舅兄長孫無忌通了一封書信之後更為嚴重。隻有在聽到有關孫無逸的消息之後才稍微正常一些。如果不是對長孫無垢十分信任的話,李世民都要懷疑自己的妻子是不是移情別戀了。
“觀音婢,你看看,這無逸公子此去洛陽果然飛黃騰達。以弱冠之齡就受封侯爵,這回真的是名譽全國啊。”
長孫無垢從李世民手裏拿過詔書抄本仔細的看了起來,看完之後又一字一句的慢慢的讀出聲來。突然撲在李世民懷裏大哭起來。李世民被長孫無垢弄得是一頭霧水。但是眼看著妻子在自己懷中哭泣,他也隻好先安慰妻子為主。
“觀音婢,好了別哭了,你這是怎麼了?我發現你最近就經常恍惚,可是生病了?”
“二郎,這是我弟弟啊,是我爹到死都惦記的弟弟啊。”
“誰?”李世民有些懵,一時之間沒有搞清楚情況。
“二郎啊,無逸是我弟弟啊,是我一母同胞的弟弟。我的孿生弟弟。”
“觀音婢,你冷靜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不是隻有四個哥哥麼?”
長孫無垢在李世民的安撫下,平靜了一會這才解釋道:“二郎,其實我還有一個孿生弟弟。當年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我和弟弟。因為父親不在家中,所以一直都是以乳名稱呼,我喚觀音婢,弟弟被喚做釋迦門。直到我們兩歲時父親回家才給我們起了大名。我叫長孫無垢,弟弟叫長孫無逸。按照家中傳統,男丁左臂都會被從小紋上山形紋,求祖先保佑。”
“難不成後麵發生了什麼變故不成?”
“是啊,我五歲那年,父親病重,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去廟裏上香。結果弟弟被人販子拐走了。為此母親內疚的天天以淚洗麵。而且父親也因此傷心過度,不久於人世。原本四哥身上的爵位是父親留給弟弟的。可是弟弟走失後,父親這才上報朝廷,讓四哥繼承爵位。這也引起了二哥和三哥的不滿。他們才以此為由合夥把我、哥哥、母親趕出府去。後來你就知道了,我們走投無路之際是舅舅把我們接到他府中。這才讓我們有了安身之所。”
“你們當時為何不找呢?以你父親在軍中的威望,派些人手還是可以的。”
“找了,很快就有了線索,可是等我們的人趕到的時候,現場除了一場大火燃燒後的痕跡外,就是燒的殘破不堪的屍體。還有弟弟遺留下來的一個發簪。所以當時父母大人都以為弟弟命喪火海。所以家人們都不在提起,就怕父母傷心。”
“那你此次是如何相認的呢?”
“說來此事這全天下可能隻有母親和二郎你知道了。”
“我知道?我知道什麼?”
“二郎,我腰間有一塊紅色的胎記你還記得吧。”
“記得,成婚之日我還問過你呢。你的胎記十分奇特,竟然是一個蝌蚪型。”
“這不是蝌蚪型,和你說過多次了。是陰陽魚。弟弟腰間也有,不過是青色的。那日為武叔叔治病時,相裏氏昏倒前曾抓住弟弟的衣擺,我親眼見到的。母親曾說過,我和弟弟身上的胎記湊在一起可成一副太極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