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勢力都已經進入了膠著狀態。
不僅如此,宋朝趙匡胤以及他的後代子弟們都以最高亢的態度來和晉朝以及昭國的軍隊進攻,雖然這場仗他打了個血本無歸,但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是最先被踢出局的那個人。
王莽和楊堅雖然先被踢出去了,但是他們還仍在繼續效勞新的君主,這並非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而是大勢所趨,這已經是公認的趨勢。
坐在皇宮內舉著長劍的趙匡胤麵對著眼前所有大宋文武,這場戰爭是他的失誤,但他已經不想讓大宋飽受投降的罵名,因此,他要以這最後的防線來阻擋這些侵略者。
“喲喲喲,美其名曰自己是保家衛國,前些日子你們這麼囂張還要打這打那的,現在怎麼樣?不是被我們的軍隊打了個丟盔棄甲?”
看到宋朝散出與晉朝和宋朝決一死戰的公告,司馬炎有些嗤之以鼻,當初打得牛逼哄哄,現在竟然這麼落魄,這一點兒也不像他們的性格啊。
但是在身後的司馬懿也看透了,長時間的隱忍退讓,一定會使某些激進的思想在心中萌生,然後奮起反擊,給對手一個致命打擊。
這是司馬懿在曹魏陣營裏隱忍得出的結果,當人忍到一定程度的那一刹那,那就無需再忍。
………
秦國和唐朝以及漢朝的戰爭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唐軍再度投入二十萬兵力,以最猛的速度攻破了秦國都城,扶蘇死在了秦劍之下。
得知扶蘇因鎮守國都而亡,嬴政沒有傷心,反而對這個兒子的死感到驕傲,因為他的懦弱不敢用他的帝王之術來統治天下,但這次他敢和敵軍打了個有來有回,這已經是不容易。
“全軍聽令,在此做最後的抵抗!”
現如今的嬴政執掌秦國領土已經不到幾座城池,王莽在李靖大軍的勸誡下,也率領他曾經的舊部向唐軍投誠。
許多秦人想要奮起反擊,但是他們的政策也全部放寬,你們可以任意出入任何大唐州郡,隻要你們不惹是生非,做什麼都可以。
要知道大唐的政策為開明,一視同仁,滅掉秦國,秦人要融入在大唐裏的氛圍,那將是又一度鼎盛場麵。
“秦國已經是搖搖欲墜,風中殘燭,一吹就滅,嬴政手中還有不到五十萬兵馬,若想徹底把這五十萬兵馬不費一兵一卒拿下來,唯獨用他們的家人來勸降才是上策。”李績曉之以理地對李靖分析道。
主帥李靖答應了李績的策略,決定以秦人來對付秦人,把他們家人都說服後,開始掀起了一場投降風暴,嬴政手下的人紛紛叛變,不少人都帶了好幾個人跟著一起回到了家鄉。
而劉邦也命令韓信加緊對嬴政的進攻,既然唐朝給他們打個助力,那麼可不能浪費他們的支持啊。
整整下半年,天下局勢再度發生了變化,宋朝領土已經全被晉朝和昭國吞並,趙匡胤本人與剩下的子孫後代們全部自刎。
並且宋朝臣子們也全部投降,馮皓接受了他們的投降。
緊接著司馬炎野心大發,突然對昭國發動突襲,劉裕沉著應對,把突襲來犯兵馬全部打退,並且殺孫恩於城外。
昭國和晉朝徹底開戰。
秦國領土全被唐朝接收,嬴政不堪其憂,於是投降後回到了秦國宗廟麵前,自刎而亡,秦國滅亡。
由於三國方麵征戰不休,吳國在下半年內鬥不斷,最終兩敗俱傷,魏國和蜀國聯合出兵擊敗了孫策和孫權,並且分別接收了吳國以南和以北。
“孔明,若長期如此,曹孟德必會出兵攻我,所以朕打算……”
吞並吳國南部經濟富庶之地後,蜀國經濟大幅發展,魏國也絲毫不落於蜀國,雙方幾乎在同一時間向對方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