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出世(1 / 2)

嘉豐四十六年,注定是多事之秋,天下格局,就此重新洗牌。

……

西涼地界,經過數十代西涼王的苦心經營,原本已經從一處地廣人稀的荒涼疆土,發展成為了一方巨掣,可是由於當代西涼王拓拔古的肝膽錯付,又再次變得戰亂四起,西涼十二族,被皇主下令屠戮的七零八落,如今也隻有神藏與璿璣兩位西涼十二柱幸存於世,而且也是被皇下武侯其中二人發現了藏身之地,如今正在被一路圍剿,且戰且退。

天下大勢,暫且不提,放眼整個西涼,千年未曾被外人染指的淨土隻有一處,那就是登天塔的所處之地,千年前登天塔創立之初,初代西涼王就以逆天手段為此處設下結界,非西涼十二柱承認,任何外人都無法尋得此地,而經過這千年的繁衍生息,當初登天塔周邊的十幾戶原住民,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上千人的部落,這個部落被稱作桃源,部落的族人,被稱為守墓人。

桃源長老如今已經百歲高齡,大家都尊稱他為大知命,大知命沒有任何武學修為,可卻是整個桃源最令人敬畏之人,俗話說人老精鬼老靈,大知命正是如此,伴隨著歲月的沉澱,他的睿智,是指引著整個桃源的燈塔。

拓拔古戰死的當日,大知命看著桃源祠堂的一座長明燈無風自滅,隨後在長明燈的周圍,陣陣紅色霧氣浮動,漸漸地凝結為一顆眼球大小的球狀玉石,漂浮在半空,大知命盤膝凝視許久,終於是搖了搖頭,長歎一聲,起身將玉石握在了手中,隨後送往了登天塔之中,將拓拔古的念影,封存在了登天塔的第四十八層。

整個桃源,除了大知命以外,其他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大知命從登天塔剛剛走出來,就被一個莽撞的年輕人撞了的滿懷,百歲高齡的他一時腳下不穩,堆坐在了地上。

原來是一群十二三歲的孩童正在追著一個同齡的年輕人滿部落的亂跑。

其中一個小丫頭叉著腰,氣呼呼的嗬斥。

“小要飯的,你把知命爺爺撞了,趕緊賠罪,知命爺爺要是摔壞了,你賠得起麼?”

其他孩童也附聲應和。

“就是就是,一個不知道哪裏來的野孩子,傷著了知命爺爺,給你一百條命都不夠賠的!”

“趕緊賠罪!”

與此同時,一個明顯比其他孩童要成熟的少年將大知命攙扶了起來,看著被稱作“小要飯的”少年,皺著眉頭。

“吳道,趕緊給知命爺爺道歉。”

原來這個小要飯的叫做吳道。

吳道聞言,看向大知命,鼻孔朝天,一副天老二他老大的樣子,背負著雙手。

“知命老頭兒,本大俠剛才走得急,沒注意看路,碰了你,你下次注意點,別耽誤了小爺趕路!”

“放肆,你……”

扶起大知命的成熟少年剛要發作,大知命擺了擺手,緩緩開口。

“羅瓊,算了,老夫雖然年歲高了一些,可是身體還硬朗著呢,不要小題大做嘛,你說是吧,吳道大俠。”

大知命說完,笑眯眯的看著吳道,反倒讓這個拽到不行的生瓜蛋子有些臉紅,有些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哼,算你老頭兒懂事兒……”

大知命沒有說什麼,反倒是開懷的笑了起來。

“哈哈,你們這幫小娃娃啊,唉,年輕就是好呦。”

原來這個叫做吳道的年輕人是桃源唯一的外來之人,是早年拓拔古從外麵撿回來的,胸口紋著一個“吳”字,被拓拔古賜名吳道,當時的吳道隻有三歲,無父無母,被拓拔古發現的時候是一個乞兒,都快要而死街頭了,所以才被同齡人稱作小要飯的,來到桃源之後,由於是一個外人,一直不受同齡人待見,然而吳道也是個烈性子,別人不歡迎他,他也懶得討好,我行我素,走到哪都是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不得不說,他的這種做派,確實有些難以融入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