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戰與和(1 / 3)

“啪”一聲爆響,長鞭在空中綰出一朵鞭花,侍領太監手提一根長鞭,在承平殿前的空地上把一根響鞭揮舞的如龍蛇曼舞,極具威勢。

如此三鞭過後,眾官員開始整齊有序的緩緩步入承平殿。

又三鞭,官員們按照以往上朝的位置和官職品序,文左武右依次站立。

再三鞭,整理儀容,恭候聖駕。

片刻後司禮監總管太監劉安走到殿前瞅了兩眼,然後高喊道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臣叩拜。

“眾卿平身”大楚開國皇帝——洛奕竹溫和的說道。

“今日大朝,百官上殿,南疆騷亂,不可久怠,不知眾位愛卿可有對策啊?”洛奕竹是武將出身的皇帝,棱角分明的臉龐上一對三角眼給人一種強烈的陰隼感,但是此刻他的神情非常溫和平淡,一副不急不躁的樣子,所以遠遠的看上去倒是自有一派氣勢。(發表後修改)

雖然所議之事已於前兩日頒發了陳條廣而告之。可是大楚立國以來近18年還從未經曆過戰事,知兵事的人不多,而且太子,左右丞相,兵部尚書都未發言,戰爭又是國之重器,不敢妄議,故而皇帝問完了話半天都沒有人敢出列答話。

“唐愛卿,你素日頗有才學,今日為何也沒有主意了?”皇上洛奕竹掃了一眼殿下群臣,最後看著唐清流說道。

“陛下,不是臣沒有主意,而是臣乃文官,不通武略,實在不敢妄議。”其實唐清流先前已經和太子以及吏部尚書謝冬來在朝陽門外就南疆事宜商討了片刻,唐清流和謝冬來都是主張以和為貴,免動幹戈,可是太子殿下年輕氣盛,又覺得南嶽乃落後荒蠻,故一心想戰,怎麼勸都不聽。

所以唐清流上殿前就一路合計著,今天朝會必須韜光養晦,除非聖意已定,否則隻做個悶聲菩薩。可哪裏想到滿朝文武和他有同樣想法人不在少數,所以人人都如菩薩般悶不做聲,站立修行。

唐清流被突然點名,未作思考就直接回答,答的都是自己的本心想法,可是張嘴答完,卻又馬上覺得那裏不對,他低著頭偷偷的瞟了一眼左側的太子殿下。發現太子臉上微有慍色,看著自己的眼神中好似也有不滿。才想到自己的身份,自己自詡太子府舊人,東宮幕僚,自己能做到右丞相,位極人臣,不是太子力挺哪有如此速度,如此穩固,可是自己卻在這個時候撂了挑子,沒被問到就算了,被問到了,這樣回答既不對皇上的意,還得罪了太子,這可是兩邊都不討好啊。

突然唐清流心裏就明悟了,話絕不能這麼說。

既然有了感悟,唐清流的心思一下子又通透了幾分,與其得罪太子,不如賭一把天子聖心。主意已定,唐清流也就不在躊躇,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不過臣以為,南嶽乃荒蠻之地,南人為無知夷族,其米粒之光也想與我大楚皓月爭輝實是以卵擊石,不自量力。”唐清流不用偷看都知道太子此時一定對自己照搬他的原話高興不已。

“哦,那你的意思是應該派兵掃平南疆騷亂?”

“是”這次唐清流答得即幹脆又堅定。

“那你說說,該派何人為帥?派多少兵勇?戰略如何部署?糧草如何保障?”

“這個。。。”對於皇上一連串的問題,唐清流有點傻了,這可是他始料未及的。

他偷偷瞄了一眼禦座上的洛奕竹,見起臉色不渝,估摸著這次頂雷算是頂錯了。於是又悄悄回頭去偷瞄了一眼太子殿下,想要尋求他的幫助,可是太子殿下也是一臉茫然,也不知道是在思索問題還是在躲避唐清流的目光。

滿朝文武一邊揣測著聖意,一邊幸災樂禍的看著唐清流獨自一人站在禦階之下不知所措。

“唐愛卿,看樣子你對自己隻是文臣,不通武略的評價還是挺中肯的嘛?”皇上也未怪罪唐清流,隻是語氣似乎帶著一絲嘲弄的味道。

唐清流一向得太子重用,又自負機智多才,40不到就被連連擢升直至從二品右丞相。本就心高氣傲的性格更是眼高於頂,今日又在大殿之上,百官麵前,雖然譏諷自己的是堂堂天子,卻也激發了其傲氣。

“陛下,聖人雲: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現如今南嶽挑釁我大楚,那就是對我朝不敬,大楚使者出使無果,就是對我朝不恭。這樣不恭不敬、不服不畏者,亦雖遠,我朝也必誅之。”唐清流說的慷慨激昂,大有悲壯的意味。

“聖人如果能讓南嶽消停點就好了,愛卿回列吧?”皇上有點不耐煩的說道。

唐清流本欲再辯駁兩句,不過想想自己確實不通軍務,繼續說下去隻怕更加難看,遂隻得懊惱的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同時把目光投向了太子,太子富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頷首點了點頭,眼神中頗有讚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