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是與嶽飛等人並稱中興四將的將軍之一,宋高宗趙構去他府上吃飯時,張俊已經是清河郡王了,而且宋高宗並不是獨自前往,還帶了秦檜等大臣侍衛。

這麼多人去照顧符上,趙構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怠慢,反倒是把去的每一個人都照顧得很好,光是宋高宗就上了各種正菜點心等至少188道,秦檜等大臣上了共110道菜品。

除了皇帝身邊當紅的大臣外,其他隨行的大臣們按照等級不同都有不同的待遇,就連隨行保護的軍事們都有相應的食物。

做好的肉就有四千斤之多,酒2000瓶,其他主食都是以萬為計量單位。

吃飯時盡地主之宜,好好招待不說,這些人走時還會給獻上珍貴的禮物。

當然這次宴席不僅來吃飯的人十分滿意,就連張俊自己這個主人也十分開心。

因為張俊的弟弟,兒子等直係親屬全部升官,有的人還賜予了爵位,其他女眷們大多都有了誥命,這可是用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宋朝皇帝大部分比較親和,而且宋朝奢侈玩樂之風盛行,再加上官員工資比較高,請皇帝吃飯雖然花費巨大,但身居高位的大臣們還是有實力辦得到的。

清朝的飲食習慣不同於其他朝代,雖然之前朝代也有關於吃飯的祖訓,但相對來說清朝就十分嚴格。

首先吃飯時隻能吃一碗米飯,這是清朝曆代皇帝都不能違背的祖訓,更重要的是禦膳房給皇帝做飯時也隻會做一碗米飯,想多吃也是不可能的。

其次在飲食上也有諸多限製,雖然皇帝每頓飯都吃上百道菜,但每道菜最多隻能吃三口,這是為了避免暴露皇帝的飲食習慣,從而造成心懷不軌之人的攻擊點,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人下毒。

除了吃飯時要保持貴族禮儀不能隻吃一道菜外,保持身材同樣成為了清朝皇帝飲食上的另一個限製因素。

滿族人從東北一個生存環境惡劣的地方稱為國家之主,靠的就是在馬上的硬功夫。為了能讓清朝長久地延續下去,清朝皇帝對自己的身材把控十分嚴格,換句話說就是對吃方麵極為克製,所以清朝的皇帝基本上沒有出現過吃貨。

皇帝沒有口腹之欲,而滿族禮儀又比較多,什麼時間吃飯都是有明確規定的。

這樣一來,在清朝請皇帝吃飯的可能性就比較小。除非是像和珅那樣特別會哄皇帝開心的人,其他人根本不可能請皇帝到自己家中吃飯。

經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請客吃飯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社交方式,不論是認識或不認識的人,沒有什麼感情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而封建時期的皇帝同樣也經受著這種文化的洗禮。

雖然皇帝高高在上,但請皇帝吃飯也並不是一種奢望。從曆代的記錄來看,隻要你有足夠的實力,請皇帝吃飯還是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