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剿不盡的十八寇(1 / 2)

當然這些還隻是楊遠的猜測,這枚苦果何時成熟,又會掉落在哪裏,還需要時間去證明。

不過蠻族的實力會隨著與齊國貿易的增加而變強是不爭得事實。

不過如果站在齊王的角度,或許他認為齊國變強的速度會比草原更快,所以他願意維持這樣的發展速度。

“順國與齊國有有何不同?”

齊國的草原貿易張誌孝是第一次了解,但順國的草原貿易他早有耳聞。

而且他能夠非常確定,順國朝廷對草原貿易是非常反對的。

隻不過順國與草原交界的地方太長,打擊走私的活動很麻煩。

在順國東北,滄羊郡境內的羊腸道是最繁華的一條走私商路,即便上麵分布著十八寇也一樣有商人絡繹不絕。

破鋒營的駐紮依舊無法改變這種態勢。

而且張誌孝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抓走私。

楊遠對順國的草原貿易了解比齊國更深,因為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夥伴,鐵雲寨。

作為十八寇之一,鐵雲寨已經算是草原貿易的主力之一。

所以羊腸道上的十八寇永遠是剿不盡的。

楊遠:“順國與齊國對草原貿易的態度不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交易的貨物不同。”

張誌孝擺出一副願聞其詳的樣子,認真地看著楊遠。

“齊國產鹽,所產的鹽不僅能夠滿足國內所需,而且還能賣到我順國和北方的草原。

但我順國的食鹽有很大一部分還需要從齊國購入,所以販鹽去草原的人不多。

更多的商人運往草原的貨物是糧食,鐵器還有茶葉。

但是最主要的貨物還是糧食。”

說到這裏,不用楊遠多講,張誌孝已經明白了。

順國既不是糧食盛產國,也沒有齊楚兩國的魚鹽之利。

想要去草原貿易,就隻能抽調國內的糧食,這可就真的是賣國了。

缺鹽,百姓們還能想各種辦法活下去。

可要是缺了糧,那就隻剩下兩條路了,餓死或者造反。

怪不得!

張誌孝對大統領的命令突然有些理解了。

“羊腸道的十八寇也是他們推出來的?”

楊遠對張誌孝能迅速找到重點有些佩服。

這些身居高位的人果然都不簡單。

自己隻是點撥了幾句他們就能發現最重要的環節。

隨後張誌孝又補充了他的觀點,“不對,順國和齊國不同,我們國內世家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根本不可能像齊國一樣公然加入草原貿易。

所以十八寇中最多有兩三支背後有貴人支持,剩下的就算背後有人也隻能暗中操作。

所以不管十八寇的名字是什麼,頭領又怎麼變化,他們永遠不會被全部剿滅!”

漂亮!

幾乎全對。

張誌孝的推測和楊遠了解到的信息幾乎一樣。

隻是他現在還不能肯定到底哪幾支十八寇身後有人,他們身後的人又是哪一方。

這才是楊遠真正的目的之一。

想要收編收編十八寇,他們身後的勢力是不可跳過的阻礙,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如果派人混入其他山寨,然後再秘密打探消息實在太慢,楊遠沒有那麼多時間,所以找一個地位足夠高、能夠接觸到那些勢力的人就非常重要了。

“世叔所說完全正確,除了那些鋌而走險的商人,十八寇就是草原貿易最大的參與者。”

楊遠肯定了張誌孝的猜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