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子安,三國末期,曹魏陣營中的大將。說是大將,但他領兵作戰很少有人注意,因為立下的功勞都不大,到最後也沒有一場赫赫有名的戰績讓人記住。
但林毅知道這個人,因為他是後來保護曹植的將領。曹植是自己的弟子,所以這個人自己也見過幾麵。
還是後來聽曹植說起這個人的事跡,林毅才覺得對方不簡單。
像諸葛孔明、司馬仲達和郭奉孝那樣的人才就不用多說了,因為他們出仕之前,就已經是名揚天下的名士。到了蜀國和魏國後,一路鮮花掌聲,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他們身上,所有言行舉止莫不被誇張放大。
加上他們確實有本事,因此早早成為了一方棟梁。
但魏子安恰恰相反,這個人從來不願意在人前顯露,甚至會在一場戰爭之後,刻意隱瞞自己戰績。
如果不是曹操死後,曹丕對曹植動了殺機,他也不會暴露。
從曹植的口述中,林毅發現這人的智略十分驚人,生平參加了大大小小不下百次戰鬥,無一敗績,而且部下士兵死傷都很小。
他每每在戰鬥發生之前,就已經提前製定好應對之策。料敵於先而動,對手的各種布置就完全排不上用場,還沒發動就已經輸了。這也正應了《孫子兵法》裏的那句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林毅將曹植從天牢救出來時,魏子安帶兵守在外麵。
至於為何放著大概率成為魏國之主的曹丕不用,而來投靠成為階下囚的曹植,林毅當時也沒多問。
這個人帶領隊伍,護著林毅和曹植出城。
林毅問了一句:“這個人可靠嗎?”
曹植道:“師父放心,非常可靠。”
林毅一向信得過曹植,因此就在車廂裏,指點曹植修行以及日後出路。
這一路十分順利,沒有遇上一波追兵。三天後,趕到林毅事先準備好的草廬時,安頓好曹植等人,下山打探消息。
跟路上行人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不是曹丕天良發現,放過親兄弟曹植,而是他一連派出二十三波追兵,撒網式搜查,幾乎封鎖了京城。
但,就是沒任何發現!
曹植被人從天牢救走,連帶他那些家人、門客、侍衛,一個個像人間蒸發,憑空消失了。
時候曹丕大發雷霆,還以為有人私下放走了曹植,將二十三波追兵練兵帶將全部處決。
林毅回到山上,把魏子安叫到一旁,悄悄問起究竟。
魏子安很低調地說起自己的布置,卻令林毅都感到一陣心畏,幸好這個人不是對手,否則除非動用武力,否則休想將曹植救走。
原來魏子安早就發覺曹丕、曹植兄弟之爭中,前者雄言善變,長於政治,並時刻注意籠絡人才,比曹植更適合接任王位。但性情所致,也一定容不下才高八鬥,彼時已經聲名鵲起的曹植。
所以早在曹操駕崩,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詩》之前,就已經定下計謀,準備將曹植秘密送出京城。
他先是買通了負責通傳軍令的傳令官,將自己一個跟隨多年的老兵派到對方賬下做事。
曹操一死,京城勢必會發生一陣騷亂。
但對大多數人來,這個時候,最需要一些官方代表人出現穩定局麵。而傳令官,就是這樣的人。
曹丕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出戲,他之前沒少看老爹扮演。所以第一時間將軍令官交到自己的行宮,恩威並施,將他變成自己人,並命他傳達自己的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