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鹵煮鹵鴨,醬雞臘肉,鬆花小肚兒,晾肉香腸兒,什錦蘇盤兒熏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
“紅丸子、白丸子,溜丸子炸丸子南煎丸子苜蓿丸子三鮮丸子四喜丸子鮮蝦丸子魚脯丸子餎炸丸子、豆腐丸子氽丸子……”
“氽三樣兒爆三樣兒燴銀絲、燴散丹溜白雜碎三鮮魚翅栗子雞煎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呼哧~呼哧~”
一九八五年,京城XC區長橋胡同的一家院子裏,晚上八點半,一個小孩兒站在牆角,牆上貼著一張白紙,小孩兒在背貫口。
一段報菜名下來,小孩兒累的連呼哧帶喘。
貫口不簡單,這裏麵要求語氣節奏,吐字發音,而且他麵前還貼著張紙呢。最主要的是,貫口完整無誤地背下來後,還要保證這張白紙不濕。
小孩兒身後坐著七八個老頭老太太,坐在涼椅上一邊聊天一邊扇著扇子吃著西瓜。
他們中間還放著一張桌子,桌子上擺著切好的西瓜。
小孩兒背完貫口,把紙撕下來,仔細觀察確定上麵沒有唾沫星子後才轉過身走向這群老頭老太太中間。
小孩兒把紙往桌子上一拍,抬著頭神氣地說道:“背完了!”
其中一位老太太慈眉善目地揉揉他的頭,從盤子裏拿出一塊兒西瓜。
“快吃去吧,瞅你這汗出的。”
坐在中間的老頭表情嚴肅,訓斥道:“一點功夫沒有,知道你是背貫口,不知道還以為你搬磚去了,滿腦袋是汗,喘成這樣!”
小孩兒絲毫不懼老頭的話,咬了兩口西瓜先讓自己涼快下來,隨後反駁道:“你背一個試試,那麼累!”
“嘿,你小子還敢叫板!”老頭一拍桌子。
“不略不略不略……”
小孩兒做了一個鬼臉,拿起一旁的書包轉身就跑。
“哈哈哈哈……”
一群人瞧著小孩兒可愛,老頭無奈地對小孩兒喊道:“趕緊回家啊,不許在外邊瞎跑,回去寫完作業就睡覺,明早上早起河邊練功去!”
這個小孩兒叫王軒,老頭叫張文義,小孩從小就跟著老頭學相聲。
張文義人緣不錯,交友廣泛,每天都有一大堆搞文藝的跟他們家坐著聊天,小孩兒可就倒了黴了。
每天不隻要學相聲,還得學其他曲種。
每天早上五點起來去河邊壓腿喊嗓子,晚上放了學回到家還得練功。
…………
2020年,北京德雲社龍字科拜師儀式,北展劇場座無虛席。
24歲的王軒今天很高興,自打2020年加入傳習社學習相聲,披荊斬棘,完成種種考驗,終於等到這一天。
於大爺,高老板,侯先生,引保代坐在一旁,老郭坐在正中間,麵前是一群徒弟。
王軒終於有字兒了,雖然一群筱字科的比他們歲數大,現在都是角兒了。但讓他們無奈的是,見到這群比自己歲數小的龍字科,也得叫師叔。
這一晚,北展劇場座無虛席,不止有觀眾,台下還有眾多娛樂圈的明星,共同見證龍字科的拜師儀式。
拜師成功,王軒有了正式的藝名,王龍鱗!
…………
2010年,已經26歲的王軒接到了一個相聲同行沈德寶的邀請,邀請他加入自己剛剛成立不久的相聲園子,天寶社。
王軒已經不說相聲好多年了,零二年,高中畢業的王軒進過師父的介紹進入了一家曲藝團,在團裏幹了一年檢場的活兒,好不容易能上台了,曲藝團不景氣,要裁員,王軒是頭一個。
被裁下來的王軒四處找關係,連著兩年陸陸續續也演過幾場,本想想跟個大腕兒上電視。
花了2000塊錢,好不容易接觸上一個大腕,人家還不願意帶自己。
這年頭相聲不好說,最主要是沒人聽。
一直到了2006年,漂泊了四年的王軒心灰意冷,外加上也要結婚了,夢想啥的先放一邊,掙錢養家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