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燒磚(1 / 2)

卡爾曼站在小山坡下,身邊站著的是紮德。兩人看著正熱火朝天在挖洞的十多位自由民看的精精有味。

卡爾曼讓人挖的是從半山坡向下挖的圓洞。朝卡爾曼兩人站立的這裏還會挖一個通道通向洞內。卡爾曼不懂那些比較大的磚廠是怎麼樣燒磚的,所以他還是選擇了土法燒磚。

這種燒製磚頭的辦法他小時候見過,因為他們家自己房子的紅磚就是這樣燒製出來的。

挖上一個大的圓洞,或者自己用土堆堆成一個空洞。留好一個通道後就可以了,在圓洞裏擺好曬幹的磚頭,中間留出足夠放燃料的位置,封頂之後底下就可以點火燒磚了,頂部邊緣也留有出氣孔,這樣一個土質的燒磚窯就建築完成了。

卡爾曼帶著紮德和幾位自由民找到了一個土坡。或許是此地是高山的原因,這裏的土基本上都可以用來燒製成磚頭。當然,還是需要篩子篩和搗碎的工序。

卡爾曼和紮德兩人起馬走到山坡上,卡爾曼看著遠處的風景。他指著那邊的山對紮德說“我不打算在平整的土地上建一座城市,所以你需要帶著騎士們幫我尋找到一座有著源源不斷流山泉水的山。我要圍繞著這座山建立一個城市,所以水源的問題就很重要。紮德,知道麼?”

紮德趕緊點頭說“知道了公爵大人。我等下就立刻安排人去附近找這種山。”

卡爾曼點了點頭。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歐洲地形對於卡爾曼來說太過於複雜。歐洲的地理結構非常多元化,雖然大致是以平原為主,但是整體地形被各色連綿不斷的山地以及河流分割開來,不同地區的海拔差異巨大,高低各異。

這自然而然的就造成了歐洲的地勢處在一個複雜的,難以概括的環境中,在這種環境下,想要找到一個麵積巨大且規整,適宜人口繁衍生息的大平原並不容易。

即使找到了,在這樣的平原上修築一個大型的城市也需要消耗過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中世紀時期的人口基數並不龐大。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選擇城堡這種小規模的據點對歐洲的領主們來說是最佳選擇,既有居住的舒適性,又可以凸顯出自己貴族的身份,還不必擔心自己治下人口的勞動力枯竭,一舉多得。

但是這種城堡似的建築並不適合卡爾曼現在需要做的事情。他想的就是先一步到位,在這裏先試行一下效果。所以他選擇了找到一個有著豐富水源的山地建立一個圍繞著它的城池。

當然,他也不會跟個傻子似的讓人去開采大型石塊。對於他來說,自己燒製磚頭建造出城池還方便快捷一些。

卡爾曼帶著紮德在山坡下,用鏟子把地上表麵一米多的土掀開。再從裏麵挖土出來。用木頭做成的錘子把土塊錘成碎粉,再用一個陶盆裝著搓揉,等搓揉的差不多後再放進用木板格成的方格裏,把方格裏的泥土用木鏟均勻的打光滑後再把木製方格取出來,而塊狀的泥土就先放在地上曬一會,等它稍微有著幹的時候在把它放到那邊空曠的地上去暴曬。

這樣的塊狀泥土曬幹後就會放到卡爾曼剛剛讓人挖的那個圓洞內。磚塊之間擺放會留有空隙,這樣能讓灶內的熱空氣容易流通。

雖然卡爾曼沒有辦法去測量溫度,但是他也知道紅磚燒製需要比較高的溫度。現在雖然沒有測量工具,但是這時候規模也比較小,也可以慢慢試錯,並沒有什麼影響。等到手工藝人都熟悉了這些程序,那麼憑著他們自己的感知都可以知道行不行。

卡爾曼也不是專門的為了燒磚而先進行這樣的工作。燒磚是為了留有足夠的材料來建設城市,但是城市的建設也需要資金,所以卡爾曼的想法是通過學習燒製紅磚來鍛煉燒製瓷器的技術。

雖然領地內的粘土資源比較少,但是石英石資源比較多。一般的土經過篩選之後也是可以燒製成瓷器的,這種方式卡爾曼去陶藝工坊玩的時候學習過。所以他才有信心把這個東西燒製出來。

二十多個人加上卡爾曼帶來的人的確做不撐什麼事情,所以卡爾曼都是一件件的讓他們占據一個位置。這種典型的流水線製造工藝對於他這個前世就是電子廠老板來說並不複雜。

體現出來的就是,製作磚摸的那邊能夠很快的作出一塊塊的泥磚。還有就是去伐木的人,他們的速度也很快。

卡爾曼就是在這種和工地類似的場地裏度過了十多天。

這天,一大早卡爾曼就醒來了。他心裏藏著事,因為今天需要把之前曬幹的泥磚放進窯裏燒製。所以他一大早就起來了。

紮德跟在卡爾曼的身邊看著卡爾曼指揮和教導著眾人應該怎麼去擺放,怎麼去架設。忙了一上午,幾個人才把這個圓洞裝滿。隨後眾人又開始給洞頂封泥。

把洞頂封好並留出幾個通氣的洞口後,下麵那個通道裏的就開始往裏麵堆柴火,他們點燃了裏麵的柴火,炙熱的感覺鋪在卡爾曼的臉上,他卻毫不在意,因為從現在開始就算是自己真正的啟航了。

“公爵大人,我們這是要做出什麼東西?這些泥塊有什麼用麼?”紮德看著燒的旺盛的火苗,他轉頭好奇的向卡爾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