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三,陰雨半月的京中,天氣難得的回暖了一回,恰得京中巨富李家的李三娘子出嫁,不光嫁了個好夫家,還得了上天的眷顧,真是喜事慶天。
因李家是有頭有臉的富戶,得了許多人的賀喜,隨的份子雖不多,李家不缺錢,都是想借這難得的喜事,多多為家族以後籌謀籌謀,因此李家門口是烏壓壓的一片,就連煊赫百年的世家謝家也由現做了都轉運鹽使司的謝二爺謝均平送了賀禮、道了賀喜,這都轉去運鹽使司可是肥差,眾人看在眼裏,這李家怕是要顯赫起來了。
先且不說文人眼裏最是瞧不得的利益之事,說說這今日的主角兒,李家的娘子們,這可是京中人人津津樂道的趣事,先說這掌家的嫡長娘子李安李當家,為何要讓女子當家?還要從鴻德二十三年說起,大齊首富陳奉昌陳國舅造反逼宮未果,自焚於玉林苑的風波還沒有過,李家因同是富戶,造受波及,天不待人,正好,那時李府的夫人周氏因生養小娘子時偶受風寒,一病死了,中饋大權無人能領,李老爺素愛這宗正姨娘,便讓這宗正姨娘代逝妻執掌中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宗正姨娘哪裏是上的了台麵的人,將李府搞得一踏糊塗,翻了天也沒有下人敢說她,她便在李府受波及時,將李府唯一能力挽狂瀾的上等進貢的輯裏湖絲私買了,將銀錢偷偷轉到了錢莊上,李老爺到拿貨時才發現沒了上等的輯裏湖絲,以為是那個欺上瞞下的奴才動了私心,便報了官,那時宮裏下令大清洗,府衙裏都盡心盡職,不過三天便查到了宗正姨娘頭上,李老爺正氣得火冒三丈,那宗正姨娘卻道“不過是幾匹好點的布,我什麼世麵沒有見過,爺就當是賞我了,我啊,正好去做件衣服。”李老爺頓時一佛出世,二佛涅槃,將宗正姨娘送了官,又花重金重新買回了那上等的輯裏湖絲,才成功的讓李家人躲過了牢獄之災,不過那時,李府已經成了空殼子了。
宗正姨娘被下了獄,下人怕被牽連,便有人接連揭發宗正姨娘的惡行,小貪小利,李老爺倒沒有追究,不過人看李老爺不爽快,硬是將宗正姨娘在夫人藥裏下了東西的話傳到了他耳裏,此言一出,李老爺便一病倒了,大限將至,李老爺憋了一口氣,招了全府的人,硬是讓人改口將李家的嫡長娘子接了李府掌權的位子,喚李安為李當家,於是李安這位待嫁閨中的女兒便成了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好好的夫家沒了,隻留她擔當這殘敗李家的柱子,這本是李府密聞,卻因有下人憎恨宗正姨娘而放出來的,那時也是震驚一片,其實李家還是有個爺們兒的,不過,那時李六爺才堪堪過了四歲,實在是不成大器,李家老祖宗又多年不掌事了,便也隻有李安可以擔當了。再說這李二娘子李婧,這二娘子是在李安手下出嫁的,嫁得也是極好的,嫁的是監察史的幺子,雖是庶子,雖監察史有眾多庶子,但是在世人麵前也是李家得了便宜,今日三娘子李媃嫁的是六品的武官,行伍出身的何家獨子何思祖,即是長子又是嫡子,何況何思祖又生得一表人才,且李三娘子也花容月貌,便也有幾分門當戶對,郎才女貌。李家是商戶,士農工商,商為賤業,能嫁入這京中上流的圈子,那便是李家祖墳上冒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