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趙衰的選擇(1 / 1)

章 趙衰的選擇

在群雄爭霸的春秋時代,選對主人很重要。如果你有幸,生下來就是主人的接班人,那自然省去了許多麻煩。稍微好點的,長大後遇上很投緣的君主,那也不必說;如果運氣比較背,碰上了烏七八糟的朝廷,一個昏聵的君主,再加上一群都有資格繼位的公子,光是看,都眼花繚亂了,更何況還得選一個跟著?萬一站錯了隊,就是身家性命的問題。

選對了主子,首先可保生命生存安全,要是運氣好的話,更可榮華富貴、光宗耀族,要是運氣更更好的話,甚至可以拉著人馬單幹,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

無疑,趙衰的選擇帶給了趙氏家族更更好的發展的基礎。當然,趙衰其實是沒有野心的,他是一個非常非常謹慎小心的臣子,他隻是想自己過得好一點,命長一點。但是他的家族不一定也沒有野心。憑借他打下的基礎和積累起來的人脈,他的家族想沒有野心都很難。

趙衰沒有趕上一個風平浪靜的年代,他當時所處的晉國已經被驪姬攪得烏煙瘴氣,晉國正處於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狀態。

朝廷一動蕩,大臣們的心不得不跟著動蕩。大家嘴裏不說,心裏都在暗自琢磨,往後的路該跟著誰走?

跟著太子申生很顯然已經是死路一條,美貌得寵又聰明智慧的君新夫人驪姬不會眼巴巴的看著王位落入舊太子手中的。

跟著驪姬母子嗎?驪姬雖然一時之間風頭無限,然而她的風頭其實是根基不牢的,因為她唯一的後盾力量就是晉獻公,可是晉獻公已經很老很老,很快就要不行了。誰也不敢保證晉獻公去了之後,驪姬的勢力還能否保持。結果,事實證明,選擇了跟著驪姬的東關五、梁五、優施、荀息等人在晉獻公剛剛咽氣、下葬前後,一場內亂,全部不得不跟著去了。

跟著其他的公子呢?那就有的選擇了。因為晉獻公的兒子共有九人,除掉沒戲了的太子申生和驪姬的兒子奚齊與驪姬妹妹少姬之子卓子之外還有六人。其中,比較有競爭力的是公子重耳與公子夷吾,但是最終的結果誰都不敢肯定,畢竟,運氣常常會光顧平庸之輩也很難說。

在這種時候,就看個人的眼光和判斷力了。選擇的結果不僅關係到個人的前途,更會影響到整個家族的興衰,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令每一個在朝大夫都坐臥不安。

趙衰毫不猶豫選擇了公子重耳,而且情願跟著他去流浪,歸期不定的流浪。

據說他曾經暗暗在家中占卜,逐一占卜侍奉晉獻公或者諸位公子中的哪一位吉利。結果是侍奉公子重耳吉利,其他的都顯示不吉,所以,他就死心塌地跟著重耳了。

但是憑著趙衰的博學多才和他慎密的心思,他的選擇當然不僅僅是占卜這麼簡單的道理。如今沒有人能知道趙衰當時是怎麼想的,可他一定有最能說服他的理由,所以他跟著重耳跑了,而且是在重耳被晉獻公正式下達追殺令之後毫不猶豫跟著他流亡到翟國。

對於趙家來說,背君出奔並不稀奇,他們的祖上趙叔帶就是從周幽王的朝廷出奔到晉國安家落戶的。趙衰也隻能算是重拾祖宗家法而已。

周幽王末年,趙叔帶因為不滿幽王的昏庸無能、誅殺賢良,屢次進諫無效,長歎“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而攜家遷往晉國,由此趙家開始在晉國立足。而西周,也由此是“仁賢一去國虛空”,不久就滅亡了。不想趙叔帶五世之後傳到趙衰一代,晉國亦同樣遭受了“仁賢一去國虛空”的局麵。這一次,趙家人又背君而去了,但是不同的是,多年之後,他仍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