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時間,全公司各地區公司都處於落實年會會議精神的大潮之中,重安分公司自然也不例外,陸漸紅陷入各式各樣的會議中,不過他隻是挑選了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參加,大多都是由對口分管主管參加。他本人也趁此機會去了幾個下屬公司,由於不是專門調研,所以也隻是走馬觀花地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地方看了看,但盡管如此,他還是以點帶麵地對重安的整體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重安是一個一二三產都兼而有之的地方,與大多數地區相同的是,發達地區都是工業基礎雄厚的地區,農業隻存在於郊區,但不同的是,所謂的老工業基地的優勢已不複存在,也僅限於六七個處於“鳳頭”位置的下屬公司,更多的地方還是依賴於農業,呈現出農業主導,工業為輔,三產業冒頭的格局,在這種情況下,老工業基地的光環被拖了後腿,優勢早已不複存在,所以淪落為二流城市並不奇怪。針對這個現狀,陸漸紅跟朱耀庭碰了個頭,召開了一個針對性的總經理辦公會,他旁聽。參加會議的除了副總經理李冬根以外,隻有分別分管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也就是城建工地的三位副總經理韓青、王子山和薄誌才,何必作為分公司秘書,也參加了這個會議,負責記錄。會議的主要議題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工農商三者結合,讓重安分公司走出低迷,擺脫二類分公司的“光榮”稱號,煥發新的生機,實現跨越發展,衝擊重返第一方陣的宏偉目標。
朱耀庭作了簡單的開場白之後,便要求各人發言,說說自己的看法。李冬根是副總經理,分管財務工作,協助朱耀庭抓全麵,這個時候自然不會第一個發言。
最先說話的是分管工業的韓青。
“縱觀全公司各個發達地區公司,無論是那個地區,無一不是依賴於發達的工業,重安分公司作為老牌的工業基地,按理說,發展工業應該有近水樓台的優勢,但是據我在重安分公司工作的幾年觀察,這反而成為了影響我分公司工業發展的一個桎梏。為什麼?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思想意識有問題。這是主流意識的問題。何秘書在重安分公司也有多年,相信也有這種感覺,那就是到底以扶持總部企業為主走老工業基地的路子,還是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發展私營企業,在上任並沒有形成共識,這也直接導致了主線不清的後果,連重安分公司的最高層都沒有共識,讓下麵的下屬公司根本是無所適從。說一句消極的話,真正能夠創造性開展工作的人並不多,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浮於人事,得過且過的現象在此之前表現得尤為突出。好在重安分公司精神已經確立。我的理解是,仍然需要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實行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的方針,進行壓力傳遞和分解,形成人人有壓力的局麵,掀起招商引資的浪潮,也形成總部企業與其他外來企業競爭的局麵。總設計師說過,不管白貓黑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所以說,無論是總部企業還是其他外來企業,隻要能做得紅紅火火,貢獻出稅收,實現GDP的增長,這才是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