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左馮翊、右扶風和京兆尹並稱“三輔”,掌管著京畿附近的兩個郡,是拱衛帝都安全的屏障。李傕和郭汜為首的這幫子西涼軍,想攻打長安,找老王的麻煩,首先要搞定這兩個郡。不然貿貿然就去攻打長安,前麵高牆深壘的還沒攻下,後麵被兩郡爆了菊花的事兒,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幹不出來。
這兩郡的首腦是誰呢?
還記得老王的小夥伴士孫瑞等人怎麼和他玩耍不到一塊的麼?老王態度日漸傲慢不說,好位置還都給同鄉了,沒士孫瑞他們的份兒!
舉賢不避親,老王要是真能找幾個勤奮踏實有能力的老鄉,倒也罷了。畢竟官位嘛,給誰不是給?隻要能為大漢做出切實的貢獻,人也挑不出他老王的毛病。
老王出任左馮翊、右扶風的老鄉人宋翼和王宏,作為手握兵權,責任重大的長安最後一道防火牆。麵對西涼軍表現如何呢?
李傕等人進攻長安,“懼二郡為患”,於是假傳聖旨征調二人。宋翼這位不知道腦子想的什麼,自家老鄉在長安掌著權,奉著皇帝,他居然能認為“王命所不得違”,打算聽從西涼軍的調遣。也是讓人醉了。
說來說去,什麼‘王命不得違’,不就是軟弱無能,看到西涼軍後慫了唄,連提把自己的老鄉也不在乎了,趕緊給自己找了個慫的理由。王宏倒是稍有那麼幾分膽氣或者說良心,知道自己和宋翼一慫,長安的老鄉老王就要危險了。便沒理李傕的假聖旨,還派人約宋翼共同攻打李傕。結果宋翼慫的徹底,堅決不出這個頭。王宏立馬有了台階,自認獨木難支,也天天窩在郡守府,對西涼軍不聞不問了。至於老王如何麵對西涼軍,嘿,這位老鄉連董胖子都能收拾,還收拾不了他手下幾個小嘍囉?
兩位隻顧自己保命的無能之輩沒想到,他們就是不攻打李傕等人,西涼軍也不可能放過他們兩人。畢竟李傕等人足智多謀可能稱不上,但又不是傻子,留著這倆人放身後,怎能放心攻打長安?不久,這倆慫貨就被西涼軍擒殺,讓李傕等人攻打長安,徹底沒了後顧之憂。
於是乎,在在西涼軍的圍攻下,勢單力孤的呂布力戰不支,逃出了長安城。怎麼說人家呂布是實在人呢,逃跑時還準備帶著看不起他的老王,被老王拒絕了而已,而被老王認為是小弟的關東義軍則各個擁兵自重,看著西涼軍在長安大殺特殺。
從幹掉董胖子到被西涼軍逼的跳城牆自殺,這期間大好機會像雨點般朝著王益達打來,可惜王益達一一閃過。老王的表現,那就是兩個字,無能。
這樣一個刻薄寡恩、自負無能甚至還有邀名嫌疑的倔強老頭,又怎可能讓衛臻看得上?
“好好好,不愧名師出高徒!今日允是漲了見識了。”
王老頭被衛臻氣得須發戟張,又不可能真的不顧身份,擼起袖子去揍衛臻。撂下句話,一甩袖子,不顧蔡邕的言語挽留相勸。自顧自出了亭子,徑直離開了蔡府。
“臻兒,如何失禮若此?不當人子,不當人子。”
蔡邕留不下王允,回頭責怪衛臻起來。
衛臻撇嘴。隻當是耳旁風。老蔡這也是在盧植麵前說說場麵話罷了。王老頭一句名師出高徒,明顯連他也給一並算上了。顯然,即使老蔡與王老頭的關係沒有殷芸裏說的關係那樣惡劣,也絕不是像表麵這樣一團和氣。
“伯喈,為父而爭,乃是孝行,即使有不妥之處,也是瑕不掩瑜。再說,少年行事,就在激進二字,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豈能如我等老朽暮氣沉沉?王子師性子剛愎,有失長者氣度,你又何必放在心上,責備自家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