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寶寶成長記之五】(1 / 2)

有個名詞‘放養’,意旨讓動物回歸最初的生長環境,給予充分的活動空間、讓它們自由覓食,讓機體更健康;但,後來有人引申為給孩子自由、獨立的成長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長經曆。當然,這個並不適合所有的家庭,隻有部分的家庭適合。

小捷、小靜現在12歲,小捷剛結束初二的學習、小靜也結束六年級的學習。兩人當時考入的學校是海川的重點學校,有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如果學習成績優異,可以從小學一路直升高中。

小靜現在是學校管弦樂隊的長笛手,學長笛,是她自己要求的。剛學習時,她的熟練度還不足,吹的不好,而且她不準有人取笑她,所以,隻在家裏開小型演奏會,而演奏會的聽眾隻有爸爸、媽媽、外婆、哥哥,演奏會的目的隻是滿足她小小的表現欲。但,後來甄選進入學校的管弦樂隊,就有很多隨團公演機會,每次的演出,全家人肯定都在台下欣賞。小靜,是管弦樂隊年齡最小的樂手,每場演奏會,都由小捷當攝像師,管弦樂的團員們,都特別羨慕小靜有這樣的哥哥。

而這個即將到來的暑假,小捷有個驚人之舉,他要參加‘全球少年領袖夏令營’。

幾個月前,小捷在網上看到‘全球少年領袖夏令營’,參加的資格是高中生,地點在美國。就資格而言,小捷並不符合,因為他目前是初中生,但是,他還是決定試試看,而夏令營的名額隻有24人,意味著困難度相當相當高。

而當小捷告訴若曦與程奕軒,他接獲通知,獲選進入這個夏令營時,夫妻倆呆住了;接著,倆人就意識到小孩長大了,那個彷佛昨日才牙牙學語、走路搖搖晃晃的小孩,轉眼之間長大了;第三個反應,才是對於小捷能入選夏令營,覺得驕傲。

幾個月前,小捷拿著夏令營的報名條件來跟若曦、程奕軒討論,主辦單位是個很知名的基金會,但,他們都覺得這個申請條件太挑戰了,一方麵擔心,如果小捷報名但落選,會不會令他受挫?一方麵又不好阻攔他,所以一麵讓小捷準備申請材料,一麵幫小捷做心理建設,避免他因落選而受挫。而後來,夫妻倆又覺得自己太緊張了,小孩成長過程,有挫折是難免的,經曆挫折才有助於成長。

這‘全球少年領袖夏令營’申請的條件有多高呢?首先,英語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若曦是劍橋的高材生,但兩小孩的英語還是由姑姑LILI一手培養的。雖然LILI回到中國很多年,但她生在英國、長在英國,英語是她的母語,JUSTIN、SOFEI、小捷、小靜,四人的英語,都是LILI一手帶的,而蘊睿雖然年齡稍長,但後來也加入的這個英語學習班。

當時是LILI主動提出教孩子們英語,LILI為了有係統的教小孩,花了很多時間準備,這過程,讓吳堅都自歎弗如。而若曦從劍橋回到海川之後,每天在家裏都會看英語新聞,所以小捷、小靜,在媽媽的肚子裏時,就接受英語熏陶。

夏令營報名內容包括:學校學習成績、課外活動內容、自我介紹,另外,再寫兩篇文章,一篇是‘為什麼要參加夏令營’,另一篇是對於申請者所在的國家、社會的觀察。

而小捷所遞出的申請材料,都是自己寫了之後,與姑姑討論修改的,若曦與程奕軒反倒沒提供什麼意見。

課外活動內容,小捷寫的是他所參與過的社會公益活動。若曦從劍橋回到海川之後,繼續她之前參與的社會貢獻,包括到老人院、福利院。除了懷孕、孩子幼小時,較少參與,其他時間都固定參與,每年還會組織義賣活動。小捷、小靜上幼兒園之後,若曦與程奕軒也帶他們一起參加。本來都很低調,一直到有次碰巧遇到記者,行善之舉才意外曝光,當時,在海川也成為美談。

小捷出發前夕,若曦開始覺得不舍。

“奕軒,小捷明天就去參加夏令營了。”若曦語帶不舍,有氣無力的說著。小捷連行李都是自己打包,還準備了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紀念品,要分享給其他學員。

“嗯,舍不得?”程奕軒摟著若曦說。

“嗯,從來沒單獨讓小孩出過門,而且一去就這麼遠、這麼久!”

這幾年寒暑假,隻要公司不忙,他們都會帶小捷、小靜出國旅遊,也去過英國看奶奶秦嵐,當然,也去了若曦的母校。但,還不曾讓小孩單獨遠行。

“小孩總會長大。別擔心,小捷一向很會照顧自己。”程奕軒安慰著若曦。

其實,程奕軒也舍不得小捷一個人去那麼遠的地方,而且他隻有12歲。但,男兒誌在四方,要曆練才會成長。這個機會是小捷自己爭取的,對他而言,是人生很重要的裏程碑。

第二天,一行人在機場送行,LILI全家、許韶謙全家,也到了。

當小捷轉身準備入海關,若曦的眼淚就滴了下來。此時,小靜挽著若曦的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