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祐十二年五月,和卓叛,引軍六萬,寇犯安西。婁關校尉衛宇將兵一千,閉關自守。寇不能下,憤而清野,時婁關下,漢家之民,十室九空。衛宇泣之良久,一目淌血,竟至不複明。堅守月餘,人多物少,水糧具盡,衛宇統諸將啖奴屍為炙,飲奴血為漿,和卓視之,莫不以為漢家兵神,皆驚懼,伏首泣之,聲震四宇。和卓見城不能下,決意困之,於是輕騎四出,截殺信使,軍報不得見於鎮台。衛宇由是遣十騎,跨天山,行遠道,執軍書,以報迪化。
六月,僅餘一騎抵迪化。時迪化鎮台遠胃關,哈密鎮台會操張掖鎮台於嶺北,不得出援。乃遣使急遞,旬餘抵蘭州。雲騎將軍蕭懷信將兵屯駐蘭州,以兵力單薄,蘭州要地,不可輕動,軍報衛尉台。
七月,烽傳京畿,諸臣皆以為援救不及,又以大軍調動困難,出兵已至臘月,不合天時,飛雪塞關,糧草不能輸達,大軍不得轉運,稱不能戰。時大司寇宋輔霖言:“昔章帝時,疏勒受困,漢發兵越昆侖而救耿恭,今我朝稱‘以漢為師’,如棄百姓將士於賊寇之手,舉國何稱以漢為師,陛下何以撫定四方?”
顯宗舉棋不定,不勝其耦,乃罷朝。昭後勸言:“祖宗之法,不可棄一兵一民於敵手。今和卓寇邊,屠我子民,如不救之,陛下有何麵目見祖宗於九泉之下耶?”
顯宗遲疑良久,於是稱善,招大司馬,製發蘭州行台。臘月,詔雲騎上將軍將十萬兵,出奎關,破軍,屠國,毀史,以懾西域。
及班師,諸藩屬會見,懷信乃取三箭,融於鐵水中,言“諸君謹記:山河所至,漢家所在,日月所照,楚騎所達。犯楚天威者,當如此箭,雖遠必誅”。又命造銅柱三,勒以記功,上書“銅柱毀,蔥嶺倒”由是西域皆服,邊鎮安穩。時人稱“衛宇泣血守天狼,懷信三箭鎮蔥嶺。”
——《楚史·蕭懷信衛宇列傳》
皇楚帝國皇帝年表:
楚高祖雍寧鄭森1681-1705
楚太宗乾嘉鄭經1705-1711
楚世宗元曆鄭克臧1711-1737
楚仁宗興和鄭安祿1737-1759
楚顯宗熙祐鄭柏1759-1773
楚孝宗昭德鄭曙1773-1802
楚中宗隆安鄭煦1802-1860
楚德宗文昌鄭韶1860-1866
楚宣宗景運鄭皓1866-1889
楚德宗弘裕鄭康1889-1900
楚哀宗宣武鄭澤1900-1954
備注:隆安改製前帝國中央官製:
一,外朝
(一)帝國丞相台――帝國丞相(辦公地點:文華殿)【行政權】
轄屬衙門:
(一),黃閣――長史(辦公地點:文華殿)(內閣文務)
(二),相台直屬機構(13個曹)
東曹——輔事(秘書)
西曹——輔事(審計)
兵曹——輔事(國防)
戶曹——輔事(農業)
倉曹——輔事(財政)
決曹——輔事(司法)
法曹——輔事(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