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早在十四世紀,隨著《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在歐洲的熱銷,英國人和其他歐洲人一樣,對遙遠的中國便產生了無限的向往。但是,由於通往東方的航路一直被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阻斷,從十六世紀的都鐸王朝開始,英國人便決定自己探測一條通往中國的航路。隻是,這個計劃幾十年來在曆經了無數次的失敗和艱難曲折後都沒有成功。直到一五八八年,英國皇家海軍徹底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之後,英國人才好不容易到達了印度。
一六00年十二月,英國一百二十五名有創業心和影響力的商人,共籌集資金七萬二千英鎊。從英國皇家獲得對東印度十五年的貿易專利特許之後,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
英國東印度公司雖然名譽上叫公司,實際上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國家。因為這個公司不但擁有雄厚的財力,控製了印度大片的土地,擁有一個龐大的運輸船隊,而且還擁有自己強大的海軍,陸軍以及向其他國家或地區宣戰或者媾和的權力。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以後,英國人便在印度,南洋和日本設立商館,和包括來自中國的商人進行貿易活動。英國人對來自中國的商品非常喜歡,尤其鍾愛絲綢、瓷器和茶葉。
通過中間商和中國進行貿易當然不能讓英國人滿意。這些生性渴望財富,充滿冒險精神的商人們,常常在經過整晚的幻想之後,清晨會早早地爬起來,站在波濤洶湧的印度洋岸邊向東遠眺。那鋪滿海麵的燦爛霞光,在他們的眼中經常會幻化成鋪向天際的黃金。
二
十七世紀,由於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被荷蘭取代,為了維護他們在遠東的利益,葡萄牙決定聯合後來居上的海上強國英格蘭。
一六三四年,葡萄牙駐果阿總督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簽訂休戰與貿易協定,邀請英國商人到東方貿易。
一六三五年,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威廉·柯廷組建柯廷協會。準備同中國開展貿易活動。英國國王查理一世聞訊也入股一萬英鎊。
柯廷協會成立以後,決定立即派遣一支船隊到中國去。這支船隊由海軍退役軍官威德爾指揮,共有“龍號”,“太陽號”,“卡特琳號”,“殖民號”四艘商船以及“安娜號”,“發現號”兩條大型舢板組成。船隊組建完成後在威德爾的率領下於一六三六年四月從英國出發,一六三六年十月達到印度的果阿,一六三七年六月到達澳門。
對於威德爾的到來,葡萄牙人表麵上歡迎,其實心裏非常不高興。因為就在一年前,也就是一六三五年,威裏斯船長曾經率領一艘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倫敦號”來到澳門,企圖打通和中國的商路,結果由於他們這些葡萄牙人的從中作梗,最終無功而返。
現在葡萄牙人故伎重演,並且告訴英國人說:
“除了我們葡萄牙人之外,中國人不允許任何人和他們做生意。”
二十多年來跟隨英國皇家艦隊走遍四大洋的威德爾對葡萄牙人的話嗤之以鼻,他馬上率領船隊離開澳門,直接開到廣州,停泊在氹仔水域。
三
大明國廣州總兵陳謙見一群紅毛洋人不請自來,趕緊派心腹保羅·諾瑞迪前去打探情況。
保羅·諾瑞迪是一個黑人,威德爾見了有點吃驚。
翻譯托馬斯·羅賓遜告訴威德爾說:
“在澳門時一個葡萄牙人已經告訴過我。他叫保羅·諾瑞迪,中國名字叫李葉榮,會說葡萄牙語,原來是一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海盜。後來因為在南中國海搶劫時被廣州總兵陳謙俘虜,走投無路的他便投降並加人了中國軍隊,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又成了陳謙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