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連載(五)(1 / 1)

機會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都是恒古不變的定理。羅馬的奢靡生活並沒有消磨海爾曼的鬥誌和信念,相反,這也讓其更加勤奮地學習羅馬帝國先進的軍事理論和其他一切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快,他就在那一批青年才俊裏麵展露了頭角。公元7年,海爾曼隨羅馬軍團平亂,由於作戰勇猛,他履曆戰功,在勝利回朝後,他被羅馬皇帝授予了羅馬公民權和象征著最高榮譽的羅馬騎士勳章,這可是在羅馬帝國治下的外族部落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這下子,羅馬帝國徹底把海爾曼看作了自己人,一邊對其進行提拔,一邊又給了他更多的領兵權力。麵對這一切,海爾曼依然‘身在曹營心在漢’,默默地等待著時機,終於,在公元9年,海爾曼盼望已久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事件還是老樣子,幹嘛呢,平叛;隻不過這一次,也許是叛亂的部落實在是太過強大,把羅馬帝國的那些蝦兵蟹將打得丟盔棄甲。這下子羅馬大帝奧古斯都可坐不住了,直接指派了身邊的頭號戰將迪貝留前往平叛。不知道這次奧古斯都是疏忽了,還是已經把海爾曼看作了自己人,居然沒有派他隨軍前往。調走了迪貝留,奧古斯都又指派了另一個大將瓦盧斯來接替迪貝留,任日耳曼地區總督的位置。這個瓦盧斯可是一個公子哥兒,典型的羅馬上流社會的產物,除了吃喝嫖賭抽,一樣不會。有什麼樣的將就有什麼樣的兵,總督大人的驕奢淫逸很快就感染了他的下屬,羅馬軍隊的軍營沒多久就到處鶯聲燕語。這下可便宜了海爾曼,他一邊繼續討好瓦盧斯,一邊又私下聯係日耳曼民族的各個部落,準備發展一場推翻羅馬統治的戰爭。海爾曼到底不是傻帽兒,別人好歹也是羅馬帝國軍事學院的高材生,敵我懸殊之大讓他一眼就看出如果和羅馬軍隊正麵交手,那無疑是捉死,所以他決定才有另一種決鬥方式,那就是打伏擊。

說起伏擊戰,可能童鞋們最熟悉的,也是平時宣傳得最多的就是平型關大捷,林彪率領的115師,在平型關設伏,一舉殲滅了日軍板垣征四郎第五師團的第32輜重聯隊,以傷亡600多人的代價殲滅日本軍隊上千人。而這一戰法早在天朝春秋戰國時期,孫斌就在馬陵道設伏,以伏擊戰的方式全殲了魏國龐涓的幾萬鐵騎,這是史書上記載的天朝曆史的一次經典戰例,當然也可看作伏擊戰的雛形。閑扯了那麼多,還是讓小兵把思緒拉回到之中,伏擊戰,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地形和時機,地形宜選擇在狹長的山穀之中,才能趁對手集中行進的一舉圍而殲之。海爾曼在仔細勘察了周圍地形,一眼就相中了條頓堡森林附近,這裏山穀狹長,同時植被茂密,易守難攻,而且極不利於軍隊的快速展開,這也就把羅馬軍團強大的奇兵部隊完全使不上勁兒,全成了擺設。

在一切準備就緒以後,海爾曼暗中聯絡日耳曼民族的一個部落,挑起衝突,發生叛亂。瓦盧斯接到這個消息,當然要去平叛,可他自己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軍事能力有限,於是乎,他去求助於自己的軍師,誰呢,就是這位‘身在曹營’的海爾曼。這真是讓海爾曼都不曾想到的消息,他馬上著手開始製定平叛計劃,核心就一個‘想盡一切辦法把羅馬軍隊引進條頓堡森林的伏擊圈’,所以,當海爾曼向瓦盧斯介紹方案的時候,一個勁兒的忽悠其‘要速戰速決,所以我們需要走最近的一條道路’,多餘瓦盧斯這種公子哥兒,哪裏真正打過仗,想都沒有想就同意了海爾曼的計劃。

這下,這場仗也就沒有了什麼懸念,連作戰方案都是‘對手’做的---雖然也許在他們眼中,海爾曼是‘自己人’,可再怎麼說,別人也是日耳曼人啊。海爾曼馬上聯絡所有日耳曼部落,將其多有兵力全部就集中在條頓堡森林裏,就等著這一仗的最終結果,看來日耳曼血液中‘一役定勝負’的因子從獨立之時起就這樣傳承了下去。結果當然是公平的,在條頓堡森林的密林中,經過整整一天一夜的激戰,日耳曼人戰勝了數倍於己的羅馬軍團,見到大勢已去,瓦盧斯也無臉去羅馬麵見奧古斯都大帝,自刎了事,而整個羅馬軍團幾乎也全軍覆沒。

當消息傳到了羅馬,傳到奧古斯都的耳朵裏,一生獲勝無數的他,這一次卻要麵對最慘痛的一次慘敗。奧古斯都大帝幾個月都沒有能恢複過來,終日都悔恨不已,並喊出了歐洲軍事史上著名的那句話‘瓦盧斯,還我的兵團’,他恨自己怎麼用了瓦盧斯這樣的窩囊廢,更恨自己當初怎麼就沒有看出來海爾曼的‘狼子野心’,還一而再再而三地唯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