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隨奶奶一回到楚賢市家中,就翻出電動搖控車,用包裝盒收好,等待桂花糕。過了兩天,他問奶奶桂花什麼時候開?奶奶反問他說問這個幹嘛?然後告訴他,桂花九月中下旬陸續便開了。
奶奶最後補充道,差不多了,就這幾天。父母整天上班,叮囑他在家做好暑假作業。沈夏做著暑假作業,內心充滿了期待。語文作業有一篇作文,他留在那裏沒寫,擬好了題目:“桂花樹下的約定”。
一天,又一天,時間過得很慢,沈夏變得焦急起來;一天,又一天,時間過得很快,暑假就要結束了。
他想去六合寨。父母沒有時間,也不允許他獨自坐車去。便安慰他說,也許今年別人忙,可能沒空,貿然去也不太好;或者明年……
暑假結束了。沈夏始終沒有等到桂花糕,他很沮喪。最終把作文題目改成了:“桂花樹下的等待”。
他始終相信,建軍沒有忘記他倆之間的承諾,隻是……隻是……他不知道隻是什麼,他隻是相信!他默默地將電動搖控車收藏好,期待有一天親手交到王建軍手上。
繁忙的新學期開始,他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這事兒算是擱下了。冬天的時候,奶奶去世了。一個學期結束,又一個暑假到來了,他又想起倆人的承諾,內心重新燃起希望,然後再次失望。父親給他報了培訓班,又要寫暑假作業,時間擠得很滿。
這年的暑假作文,題目是:“失落的桂花”。
一個暑假,又一個暑假,父親換了工作,桂花糕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他想:兩個孩子之間的承諾,或許就像玩的過家家遊戲,當不得真的。但我對建軍是認真的,那個電動搖控車,我一直收藏著,有機會,我一定要送給他。
想到過家家,他的嘴角突然翹了起來,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那個在桂花樹下和我玩過家家的小女孩,現在怎麼樣了?我連她的名字和相貌都忘記了,想必她也早已把我忘了吧。
一年,又一年,沈夏考到省城讀師範大學,接著考研。期間,沈夏有幾次想到六合寨去找建軍,但是時間降低了熱情的溫度,拉長了陌生的感覺。
他猶豫了,徘徊了。這麼多年過去,難道見麵隻是為了一塊桂花糕?一輛搖控車?說不定,建軍已經結婚生子,或者考學在外拚搏奮鬥,甚至早已把他倆之間的承諾給淡忘了吧。終於,他釋然了,也寬懷了,不再糾結。
放下,不是妥協,而是接納事實,放過自己!
沈夏有一位師範同學叫杜林,杜林的舅舅在省城開了幾家培訓機構。畢業後,杜林熱情地邀請沈夏和自己一起,到舅舅的培訓機構擔任講師。沈夏將思維導圖、圖像記憶與知識點融合在一起,效果奇好。沒兩年,他便成了這裏的金牌講師。杜總的培訓機構也圈了不少鐵粉。
有一天,杜總請來一位老人給講師上課。杜總主持介紹,說李書德教授是省級特級教師,其名享譽,現已退休。經常有學校和培訓機構邀請他指導授課。杜總曾經邀請過幾次,一直不得其便,未能成行。這次李教授陪老爺子到省城看病,方結此緣。
最後,杜總說:“請大家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認真聆聽李教授的教導,爭取收獲大,突破大,進步大。下麵,請全體起立,熱烈鼓掌,歡迎李教授給我們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