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1 / 2)

在當今這個謊言漫天飛的年代,餘寒讀書的北湖小鎮卻一直頗有種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堅守,說是小鎮便絕不會稍大一點。

辛好鎮上小學校長王希安金口玉言,醉酒後在課堂上豪言本地靈氣彙聚,人傑地靈。小鎮借他吉言,所有巷子,建築圍著三條街道開花結果,倒也枝繁葉茂。

隻可惜餘寒自幼方向感不強,小學六年的熏陶,依然分不清這三條街是東西走向還是南北走向。於是那點人傑地靈的自豪感也消失殆盡。

北湖小鎮總還算是還比麻雀稍大,學校各類店鋪,廣場什麼的都是不缺,就像當年科學家試驗的生物圈二號,供人生存總不成問題(後來的結果是另一回事)。

更為難得的是小鎮從幼兒園到高中俱全,求學便捷,小鎮擁有的一套完整的升學流程,可以將一個四歲的幼兒直接送入大學,極其高效便捷,因此惹得其他小鎮的人眼饞不已,也惹得周圍鄉村的人趨之若鶩,紛紛慕名而來,可小鎮規模不見長,鎮上房價倒像肥水不缺的韭菜,一茬一茬往上竄。

餘寒老家距離鎮上甚遠,慕名求學,家境不許餘寒一家有買房的心思,隻能租房。因此上漲的房價對餘寒而言,就像喜馬拉雅山上的人看日漸上升的海平麵,可能日後會有影響,但現在絲毫不會有擔心的理由。

人的憂喜永遠隻與和自己相幹的事物有關。

憂樂天下的人當然也有,但也隻能是王安石等聖賢之人了,北湖小鎮雖是人傑地靈,但餘寒自覺不是聖賢,所以租房免去其憂之後,就隻剩下樂其樂了。

餘寒不知不覺中在北湖小學念了六年,臨近畢業,隻覺得個子長高,回憶像手掌裏掬起的水,一滴不剩。

進入北湖初中的路像盲道,自然到沒有一絲一毫的懸念與意外,畢業也不過意味著小學的同學又將在距小學400米遠的初中再次相遇。

畢業典禮免不了校長的一番慷慨激昂又催人淚下的演講。

北湖小學的校長—王希安,據前幾屆校友的深挖細刨,此人其實來曆不凡。

其在上個世紀曾以賣鞭炮為業,差點壟斷了北湖的鞭炮業,後大概是小鎮居民環保意識漸強,鞭炮行業不景氣,加之王希安此人胸懷大誌,多年的從商又閱盡世間百態,自認已是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沒讀萬卷書但行了萬裏路。

滿肚見聞無處傾訴向來是件苦事,正譬如武俠裏的退隱高手,隱著隱著便產生傳道受業的責任感,《笑傲江湖》裏的風清揚原本隱的挺好,一見令狐衝就恨不得傾囊相授。王希安或許也是如此,總之是立誌為師,潛心育桃李。瞅中了北湖小學,考證送禮,倒真得償所願,北湖鎮的小學生因此有幸聆聽這王校長的教誨。

餘寒自己對這種逸聞雖說感興趣,但也僅限於感興趣,而且傳言多半不可信,聽聽笑笑則罷,讓餘寒去調查考證,刨根問底是絕無可能的,就像一個人愛吃肉,但斷無強求他愛養豬,愛殺豬的道理。

這樣下來,趣事聽完後餘寒便對這王校長失去了興趣,僅有的交集就隻剩每周一晨會上被曆任校長蹂躪到寡若白開水的總結演講和每周兩節的思想品德課。

教思想品德課著實門檻極低,因為一個人有無思想實在難以具體判定,這樣就造成了有思想的可以教,沒思想的也可以教。

讓王希安這樣閱曆過人而經驗豐富的人去教不免屈才。

所幸王校長思想深遠,見解深刻,欣欣然的就接下了重任,上課極其賣力,而且往往嫌課本上的內容不夠深刻,經常拋開書本,也懶得備課,上課就結合自己的經曆與見解侃侃而談,學生對於送上門來的歡樂向來是照單全收,也樂得滿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