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朝堂再交鋒(3 / 3)

有句話叫:天下滔滔者不絕。

沈秋這是見識了,但凡是能上朝的這些大佬,一旦話題扯到他的強項上來時,那可真是口若懸河,滔滔流淌而不絕。就其氣勢來看,大有長江之水不盡,話頭不止的感覺。

這位官員一番慷慨陳詞之後,滿殿文官皆是稱讚不已。

帝黨這回倒也沒有完全被打懵,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個個覺悟都非常高,相比文官一黨那些出工不出力的情況,他們還是有機會的。

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夏言歎道:“先讓我來吧,要是夏某止不住,就要靠列位大人上了啊。”

幾人都是拱手一禮,好比英雄上戰場,同僚們總是要高歌給他們壯行一番,不過這裏條件所限,也就隻能互相點頭致意一下,一個眼神足矣,一切盡在不言中。

夏言出場氣勢絲毫不弱於先前那位老兄,隆重一禮之後,夏言朗聲道:

“此言不實,這位大人隻知孝宗皇帝是大明皇室嫡傳,是太祖成祖子孫。

然則夏某在此鬥膽問諸位大人一句,興獻帝與皇上難道就不是太宗成祖的子孫?

皇上不嗣孝宗,難道就不是憲宗子孫?

我皇明祖訓有言,兄終弟及。武宗無嗣,而孝宗亦無其他子嗣,承大明皇位者自當在憲宗子孫中選取。

依次當為孝宗之弟興獻帝,興獻有子是為當今皇上。

臣聞當日廷臣商議承繼大位人選之時,首輔大人說的正是這番話。

那麼當今皇上必然是按兄終弟及之例承繼大統,此天下昭然可知,哪有什麼皇上不嗣孝宗而惹上天降災之語,此心怕是不正吧……”

夏言這話其實挺狠,可謂誅心之語。然而也確實是問題所在,誰能站出來說,嘉靖繼位就不是太祖成祖一脈了?

孝宗一脈既然絕嗣,而之前又沒有像前朝那些帝王一樣,提前收養一個宗室子在宮裏。

但凡孝宗與武宗兩位裏有一位做了這件事情,那麼也不會鬧出如今這場大鬧劇。

宋高宗無子,養宋孝宗於宮中。宋孝宗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子孫,與宋太宗趙光義,也就是北宋第二代開始的所有皇帝都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按說是沒有機會繼承宋太宗一脈傳承一百多年的大宋皇位。

但是就因為宋高宗收養宋孝宗於宮中,雖然宋高宗無子,但是宋孝宗卻是名正言順的第一繼承人,沒有人敢說出什麼異議。

這正是因為是宋高宗指定的繼承人,不需要遵循血緣親疏的原則。若是要論親疏怎麼也輪不到他這位八杆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了。

一切的一切,都隻是因為,他在幼年就被沒有了生育能力的宋高宗收養進了宮,一切不是以宋太宗七世孫的身份進行,而是用另一個名正言順的名義在進行——宋高宗養子。

正是由於明孝宗與明武宗父子都沒有做這方麵的工作,導致現在嘉靖怎麼肯不要自己的父母,去給人家當兒子當弟弟呢?

文官們難道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不見得。

這些官員裏可沒有幾個是傻子啊,該知道的他們會知道,不知道的他們也會想方設法知道。

而既然知道,他們還能這麼堅持下去,必然有他們的理由。

自從楊廷儀走了之後,蔣冕作為內閣大臣,不是什麼事都可以親自出來交涉。

而丁鏈非常識趣的,在這個時候充當起楊廷儀原先刺頭的作用。

所以現在他覺得到了他說話的時候了,趕忙站了出來朝著夏言質問道:“一派胡言,你倒是說說,若不是這事,皇上所作之事,還有那件能引起上天這麼大的異象?”

當然僅僅一個丁鏈也不行,雙簧戲怎麼也要兩個人才能唱的起來。

這時官員人群中一位小官,非常識趣的給他打了一個配合。

“就是,若是災異發生在外宮,自然是宰相職責。而今日……”

“放肆。”

這位仁兄的雙簧還沒有唱完,楊廷和已經勃然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