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早朝再鬥爭(3 / 3)

這些沈秋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因為人家壓根就沒有打算悄悄的,都是明目張膽的互相提醒。

所以沈秋非常自覺的站在一個單獨且離他們有一段距離的位置上。

但沈秋的眼神可沒有閑著,從那群官員抑製不住的興奮表情上,他就能看得出來,看來這些官員今天就要迫不及待的幹大事了。

這種涇渭分明的局勢自然一直持續下去,不過沈秋這方的隊伍也開始慢慢壯大,方獻夫等人很快趕了過來。如今的他們也沒有在那邊的容身之地,隻有過來和沈秋一起呆了。

今日的氣氛其實在上朝之前就已經非同尋常了,文官們也意識到了對方這群帝黨好像已經嗅到了什麼,不過他們並不在意,他們有他們的自信。

在開門的前一刻,幾位閣臣也都及時趕到。

也許當高官也挺煩惱,因為他們從下了轎子起,見到的任何一位官員都在向他們打招呼行禮,他們雖然可以不予回應,但是出於對親民下士姿態的維護,他們都會非常禮貌的予以回應。

當然沈秋幾人雖然和他們穿的不是一條褲子,但是大家明麵上都是非常客氣。

你一句閣老早,他回一句你們早,就這麼客客氣氣的打過招呼了。

早朝初期,一切平和,你感覺不到有什麼不正常,隻是這些官員的情緒遠比平時更加興奮,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一股自信。

當一些主要事情當堂議完之後,事情總算是要步入正題了。

“臣欽天監監正王一堂有本啟奏。”

這位欽天監的老兄,一出場就將事情推到了最高峰。

嘉靖一黨都非常清楚這位老兄要說什麼。

而文官一黨則是非常興奮,因為隻有等這位老兄將事情搞出來,他們才好借題發揮,否則直接強上好像有點不太好。

“臣錦衣衛指揮使張銳有本啟奏。”

就在這時張銳突然站了出來。

嘉靖聞言大喜,趕忙笑道:“好,張指揮使請講。”

這可謂是變故陡生,勝券在握的文官們,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張銳居然會站了出來。

而他們從張銳這嚴肅的表情也能看得出來,這位張大人剛剛應該是經過了一番心理鬥爭。

直覺告訴他們,不能讓張銳提前開口。而心思活絡的幾位官員,立馬聯想到了可能是什麼事情。

丁鏈立馬站了出來道:“張大人有事可以稍稍等候一下,現在應該是監正回稟的時候,規矩還是要的。”

這種時候是不能給文官們接話的機會。

夏言雖然人微言輕,但是還是站出來吼了一句:“君無戲言,皇上既然準許張指揮使講,那自然是張指揮使先說了,滿朝皆是大明臣子,皇命相信諸位大人都會遵守吧。”

越是這樣,文官們越是覺得不能讓他們如願。

不過夏言直接把忠君這個問題擺出來了,這些文官一時之間還沒有很好的反駁話語。

不過人多力量大,一人想不出來,自然還有其他人能想出來。

這時有一名中級官員站了出來,躬身一禮後說道:“孟子言,民為貴君為輕。君王當以身作則,為天下表率,否則何以服天下民望?既然是王監正先行出列,自然因當是王監正先說。”

文官們也學會了不給人留接話時間的技藝。

這位老兄剛剛話一落音,又一位官員站了出來道:“況且欽天監所掌之事,乃是天象,皆是上天示警於人,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還請皇上順天意從人願,不以個人喜惡決事,如此乃是天下萬民之幸事。”

這兩人一通話下來,文官們各個交口稱讚,並且都各自議論起來,將他們口中的人願給嘉靖展示一下。

這頂帽子屬實扣的有點大,天意人望這兩點可都是古往今來的帝王將相們非常在意的東西。

那些勵精圖治的帝王,無一不是希望能夠做到順天意從人望這兩點。

這話看起來氣勢洶洶,但實際上空洞無比,這世間什麼時候天意能夠被真正的理解?

多數時候都是這些官員們借著天意兩個字,脅迫君王順著他們的意思辦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