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孤獨”之前,先聊聊有聯想三個概念“孤單”、“空虛”、“寂寞”,但是,這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一個概念,“孤單”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這是一種情感,感到孤單的時候,往往是一種消極的情緒。
比如一個人孤身在外,脫離熟悉的圈子,感到孤單。在大城市中一個人打拚,經常會有這種感覺。
孤單的層次距離孤獨是有差距的,孤單我認為更多的是形容獨自一人的情感。情感沒有寄托,即使在人群中依舊覺得自己是獨自一人,但這並不是孤獨,你隻是恰好一個人,恰好有這種感覺。相信我,你不孤單。
第二個概念,“空虛”,其實就是無聊、閑散、寂寞的消極心態。這很常見,有多時候你想要“殺時間”?。前麵講到過,時間就是命!怎麼可以“自殺”?
在我的字典裏麵,不存在“殺時間”這個概念,應該從自我操作係統,刪除這個概念。
空虛隻是你太閑了!並不是什麼孤獨,而且空虛不會讓你成長。這隻是物質生活富裕的社會中,很多人找不到自我中心而產生的一種狀態罷了!
第三個概念,“寂寞”,一種介於孤獨、落寞之間的情緒。其實就是一個人離開群體之後的一種狀態,或者說是一種心境。我認為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人的內心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寂寞。就像很多情歌唱的“寂寞沒人懂”,其實就是沒有被理解。
人都是千差萬別的,讓人理解甚至是交心又是多麼的難,研究分析得出一個人最多和4-5個人保持交心狀態,甚至更少,知己難求,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了解了這三個概念,更容易知道什麼是孤獨。
孤獨是一種自我無限趨於完整的狀態,為什麼說是“無限趨於”的狀態,因為我認為自我圓融的狀態隻能是一刹那的自我感覺。
孤獨是在獨處的時候能夠自洽,既不附庸也不無聊。心情處於一種圓融的的狀態,沒有過度的歡喜,也沒有過度的悲傷,不為情欲誘惑而束縛。
孤獨並不是你失戀了,自己拿著一瓶酒在天台上自我麻痹叫做孤獨,我管這叫年少不懂事。
孤獨的狀態是自由的,是一種境界。能夠放飛自己,不被現有的局麵困住,已經上升到思想者的層次,能夠品味孤獨的人,已經是成熟的人。
孤獨者,也稱之為思想者。能夠在獨處或者群體中,保有自我狀態,不被外界的情欲幹擾。能夠思考自我,思考未來,這是一種成長中,非常關鍵的狀態。
上麵說了很多關於孤獨的描述,你我未必能一直處於這個狀態,那可能是高僧的境界。其實隻需要,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那怕十五分鍾,讓自己獨處,感受一下自己,感受一下這種狀態,一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你一定會在某個時刻,覺得自己已經圓融自洽,這就是孤獨的狀態,這個時候會變得特別清晰,仿佛你看透了道理,能夠抓在腦子裏一樣。
了解完什麼是孤獨,來看看最常見的問題:孤獨需要熬嗎?
大多數人都說自己曾經在某個時間段非常煎熬,這其實是前進中必然的狀態,成長必然會遇到挑戰,有挑戰必然會變得難熬。但是,孤獨需要熬嗎?
我認為不需要,既然成長過程中總有很多時候不被理解,不被認可,那麼回過頭來看看成長的軌跡,這個時候正是成長發力的好時機,不是嗎?
如果你覺得煎熬,那是你還沒有接受這個所謂”孤獨“的現狀,很多事隻要你說”大不了xxx唄!“,其實就放下了很多包袱,這些包袱並沒有什麼用,會妨礙你處理問題。應該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
孤獨並不是用來熬的,孤獨是成長的狀態,是心智成熟的標誌,學會適應,與他交朋友,這樣才能把自己嵌入未來。
什麼時候覺得孤獨?答案是不被理解的時候。想一想你們可能菜認識幾個月,甚至作為同事或者片麵之交的人。來自不同的城市,讀過不同的大學,甚至你們的方言都相互完全不懂呢!這樣子,怎麼可能輕易理解呢?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理解是一門學問,我自認目前為止在這方麵都隻能算勉強及格,能用,不至於說是所謂的”情商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