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從沙漠那裏吹來的風還非常的涼爽,隨著太陽升起溫度會非常快地爬升起來。蘇秦嶺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行裝,打算輕身便行,從進入這裏之後開始,蘇秦嶺就要自己安排好行動計劃,唯一能給他提供幫助的是當地的羅布泊管理委員會。現在委員會還在注冊提名的階段,暫時還不是公開的政府機構,不過在之後幾年可能就會正式公布。
庫爾勒市建成於1979年,這裏因為地理環境特殊,異域的風土人情令人著迷。這裏在曆史上也同時籠罩著諸多的神秘麵紗,因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這裏由於特殊的地理原因很多特殊的事件都交織在了一起。管理委員會幾乎保存了完全的資料,當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內容還不能夠對外公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關於美國曾經在庫勒爾市附近設立的監測站,那裏似乎有什麼秘密。而且最近一段時間,這個秘密好像越來越不安份,甚至於驚動了管理委員會,這是蘇秦嶺特地要來一趟的主要原因,庫爾勒市邊境監測站多年來一直是當地人三緘其口的地方,因為很多特殊的原因。在庫爾勒市進駐了一個管理委員會,專門負責應付這一片地區。這個特殊的管理委員會是不存在於任何政府機構名單內的,它僅僅是以一個民間科研的政府資助性質的組織進駐那裏。剛開始的幾年,監測站和委員會保持一種比較平和的關係,雙方在進行了第一次交接之後,就不再來往。因為兩邊做出協議,確保不會互相幹涉。
後來管理委員會也確實開始專心經營民間的可靠項目,包括樓蘭遺址的進一步發掘、羅布泊的勘測。引發事情開端的是伊凡·馬克勒,這位出生於1942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冒險家,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帶領著一支團隊來到了羅布泊。他似乎著迷於一種傳說中的神話生物“蒙古死亡蠕蟲”,這一次他不惜工本帶領著團隊來到這裏就是想要探尋這個傳說中的生物是否真的存在,就像尼斯湖水怪那樣。
管理委員會對此做出了反應,起先管理委員會不太能同意,因為馬克勒的計劃是使用高性能的炸藥對整個沙漠地區進行地毯式爆破,試圖用這種敲山震虎的方式把那種怪物從沙子裏引出來。管理委員會擔心,這會對當地的地理環境等等造成影響。但是馬克勒非常堅持,並且不厭其煩地試圖說服委員會。最後在90年的時候,委員會做出了妥協,要求馬克勒的團隊必須把所有行動的數據以及情況詳細記錄交給委員會進行備案。隻有通過審批之後,才可以進行。
最後他們進行了爆破,但是結果卻沒有馬克勒預想得那麼好。爆炸之後沙漠當中一片寂靜,什麼反應也沒有。馬克勒設置在沙漠裏的幾個觀測點還有傳感器沒有得到任何的反應,他們最後不得不悻悻而歸。而管理委員會也沒有再做出什麼過多的幹涉,最近馬克勒似乎依然堅持要回來繼續探索關於“死亡蠕蟲”的奧秘,有傳言說他已經開始籌備他的團隊再一次進行中國之旅。
然而管理委員會實際上有所發現,設置在沙漠附近的地震監測設備有一批數據被管理委員會保存了下來。圖標上麵檢測到的是馬克勒他們的團隊爆破之後的三十六小時內發生的事情,按理說檢測站數據圖標上麵隻會觀測到馬克勒團隊引爆的高性能炸藥的能量衝擊波,那個威力引起的地震並不是很強烈,但是震感傳播的非常遠。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計劃,他們希望震波可以達到一定的深度把“蠕蟲”從地底下激出來。
事情發生在爆破之後的三十六小時,檢測站得到了一次小規模地震的數據。在數據線上麵,這條震波異常的雜亂不自然。對比往年正常的地震波紋圖來看,震波的峰值非常的細碎,好像是有什麼東西在地底下攪動一樣。這個數據隨後就被送到了管理委員會那裏去,他們召開了會議最後決定把這件事情壓下來。一直到把馬克勒的隊伍送走為止,這份數據被存到了檔案裏麵去。
接下來就是那個美國監測站發生的事情了,就在馬克勒他們的隊伍進行過第一次勘探之後的第二年。美國監測站傳來了一條消息,那裏還留守的人打破了保密協議,向庫勒爾市的羅布泊管理委員會發送了求救信息。委員會接到消息之後,立刻派遣了一隻隊伍前去監測站勘察。結果到那裏之後隻發現了幾個被嚇得不清的美國駐留人員,沒有出現什麼人員傷亡。救援隊在那裏轉了一圈什麼都沒有發現,但是看起來監測站似乎遭到了襲擊。雖然從痕跡來判斷可能隻是小規模的襲擊,監測站的外圍隔離牆坍塌了,並且附近出現了一些坑洞。管理委員會認定可能是一些危險分子在那裏鬧事,他們把所有的駐留人員都接了回去,之後送往了美國大使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