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書裏麵,寫得最輕鬆的就是這一篇了吧。
總是很難叫出“哥哥”二字,國語奇特,粵語說不標準,所以要麼張先生,要麼Leslie,以至於寫在正文中的時候為了正式便叫作張國榮,親切點才叫回Leslie。這本書,始於2012年,直到2016年麵世,采訪寫作一年,蹉跎倒是三年,我一直在成長,未來永遠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但記下當下他對於我、對於我們的影響和意義,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我從2006年開始喜歡他,到2016年,十年,總算來得及,算是完成一份送給張先生的禮物。預祝,六十大壽快樂!
有時候緣分是很神奇的,從喜歡他開始的時候就喜歡電影,但始終沒勇氣去做,直到看《金玉滿堂》,他想學廚,轉頭斜睨塵世的眼神,“做乜嘢唔難嘅?”一句話,就令我有了入行的勇氣,此後藝考再藝考,跟組再跟組,來來回回,總記得,自己是因為喜歡,才想要堅持下去。更幸運的是,也遇到很多曾經跟他合作過的人,他的同事成了我的同事,他的朋友成了我的朋友。有些時候,機緣到了,就會開始做一些事,也是自此,2012年我開始采訪和寫作,兜兜轉轉確實有許多辛苦,但更多的是收獲,我得到很多的幫助,感謝接受我采訪的魏紹恩先生、高誌森導演、陳嘉上導演、Herman Law先生、李子雄先生、徐錦江先生、葉靖嵐先生、黃百鳴先生,感謝幫助鼓勵過我的毛舜筠女士、邵音音女士、林夕先生、楊肇祥先生、安宜女士,感謝為我提供照片的薛誌章先生,為我們描繪了美好的Leslie的慕榮鶴德和淺下未亡,還有許許多多在其間幫助過、鼓勵過我的榮迷朋友們。這仿佛是一場尋找張國榮的旅途,我在其中收獲到了更多麵、更精彩的他,並借由這本書,來分享給大家。十周年之後,六十大壽之後,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一個藝術家張國榮。
而最最重要的,是因為他,我變得更好了。我很榮幸可以遇到他、喜歡他,並不誇張地說,某種程度上他改變了我的人生。因為一些理想,一直能在前行,做喜歡的自己,做喜歡的事。而且我相信,有許多人都是這樣的,因為他,而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他帶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讓我們,繼續更好地,寵愛張國榮。
這個約定,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