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是周朝十大望族之一,自開朝以來已傳至五代。
沈家第五代沈洲將軍共育有三子兩女,最小的女兒沈淑,年方十六,生的美麗賢淑,頗有大家風範。
“淑兒,太皇太後娘娘在今日的晚宴中提到你了。”沈家長女沈靈兀自勿的說著。
沈淑此時正研究著她剛剛拿到的醫書,聽聞此言便抬頭回了一句:“太皇太後娘娘怎得提起我了呢?我自出生到現在也就見過娘娘一次啊。”
沈淑出生那天,恰逢大雪,又逢戰亂,寒氣侵體,自幼體虛,雖是名門望族的大家女兒,卻因病免於出入望族的晨昏問安宴中。
“是啊,我上些日子進宮給太皇太後娘娘請安,瞧見她養了一隻雎鳩鳥,隨口說了句,我妹妹在西南沙洲的時候就極愛養這種鳥,每次養都養一對。娘娘便抬頭若有所思的說‘對啊,雍王妃還有個妹妹,今年也該有十五六歲了吧?’我回了句‘是的,已經十六歲了。’”沈靈靈秀的眉眼裏有一縷悲傷劃過,徐徐的說:“原不該多那句嘴的,怕是姐姐害了妹妹。”
“姐姐那裏話,太皇太後娘娘提到了我,又如何,我去給她老人家請個安便是了。”沈淑隱隱也覺出了不對,卻隻安慰姐姐,不敢細想。
這時,中庭院中便傳來了太皇太後娘娘的賜婚懿旨,十六歲的沈淑半月之後,便要成為周朝新帝關雎的皇後了。
“太皇太後娘娘的賜婚懿旨已到了沈府了,陛下可有打算?”謀士蠡測看著望向黑夜的新帝關雎,卻看不透這位新帝深深的眸子。
周朝新帝關雎登基已半載有餘,卻遲遲未立皇後。
關雎並非太子,在登基之前也未娶正妃,登基不過月餘便為了穩定朝局,迎了兩位妃子進宮,加之以前在王府的兩位側妃,四妃之位齊備。
“沈家次女,原不在謀士的計策之中嗎?”關雎端坐在高台之上,將目光從黑夜中抽回,定定的看著蠡測。
“沈家次女自幼多病,幾乎從未出現在國都的任何地方,隻於及笄禮(周朝女子十二歲行及笄禮,男子十四歲行冠禮)時拜見過太後娘娘一次,沈家行事又過於低調,臣確實留有疏漏,還望陛下責罰。”蠡測屈膝跪地,手心浸滿汗珠。
新帝關雎並非心狠手辣之人,隻是這後位於他確實意義非凡。
為穩定朝局立的四妃以及後續安家、歐陽家後位之爭的種種算計,均是不想立後才行之策,卻不想半路殺出來一個沈家次女,半載謀算,可謂滿盤皆輸。
周朝有左右丞相各一位,守境將軍八位,六朝皇後之位均出自這十大名門望族。
新帝關雎是先皇第四子,十二歲便橫刀跨馬、守境安民。可謂於亂局之中最後拿下皇位,雖曆經半載,已算掌控住了朝局,但根基尚且不穩。他不急於立後,一是擔心後位被居心叵測的人拿去了,外戚壯大,於皇位有損;二是原本他心中一直有一個人。因而隻立四妃,而遲遲未立皇後。
初登基時,他命蠡測籌謀此事,蠡測回說:“十大望族中與關雎年齡相仿且尚未婚配的女子,隻餘兩人。右丞相安宰家中次女安雪,東南守境將軍歐陽濤長女歐陽絮,可使兩家互相掣肘,最終兩家之女皆無德立於皇後之位。”
其實細想之下,也怪不得蠡測不知沈家次女。
關雎自幼長在國都,雖經常帶兵出征,但國都中每年的大節,基本也在,卻從未聽過、見過這位沈家次女沈淑。皇祖母昨日提起此人,他和一眾嬪妃都有些驚訝,查問之下才知,宮中的妃子、仆人知道此人的也幾近於無。
照說,十大望族的女兒,每逢初一、十五都是要進宮問安的,宮中的奴仆們對她們都很是熟悉了,可這位沈家次女自出生便因寒毒侵體,免了這一條,隻在及笄之禮時進宮謝了一次恩,便在未出現過。
對於國都的百姓而言,名門貴女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這樣,這個叫沈淑的姑娘,就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視線裏。
初選皇後之時,安雪與歐陽絮頗有謙讓之風,後蠡測用計使兩家結怨,方才挑起爭端,爭端越演越烈,已成結黨營私之態,關雎才能快刀斬亂麻,斷了兩家對後位的念想。
而今,無端端出來一個沈家次女,他還沒來得及準備,皇祖母的賜婚懿旨便已到了沈府,這出乎意料的皇後人選,對他意味著什麼,他實在不知。
望著這無盡的黑夜,關雎想起了今晨去給皇祖母請安時,祖母對他說的那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