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真宗年間,時至夏日,烈日炎炎。
北宋皇宮,沈德妃的宮裏亂成一團。德妃有喜,如今正值夏日,本就混熱,突然德妃要生產,這預產的時期可還未到。一時間上下忙成一片,真宗聽聞,也急的亂轉。不知如何是好。
這沈德妃是真宗較為疼愛的妃子,沈倫之孫女,父親沈繼宗為光祿少卿。大中祥符年間沈氏入宮為才人。後晉美人、婕妤、充媛,至德妃。沈妃個性賢淑不喜奢華,頗得真宗敬重。
沈德妃突然腹痛不已,產婆和宮人亂成一團。都對沈德妃說:“娘娘,您可得使勁兒啊。”
沈德妃不停的深呼吸,死死的盯著自己的肚子,說道:“蒼天呐,這一胎一定得是兒子啊,這可是我所有的希望了。”
突然腹痛難忍,沈德妃嚎啕大叫,一個用勁,孩子算是把頭給露出來了。宮人看了大喜,隻是讓沈德妃更加的用勁。在一使勁,這孩子總算是呱呱落地了。
德妃因為疼痛難忍而昏厥,宮人報說真宗:“恭喜皇上,又是添了一位小公主。”
真宗點點頭,表示已經明白。他本就子嗣不多,上頭就一個皇子,這麼多年來,生的不是早殤的皇子,就是公主。如今又生有一公主,雖不愁,卻也不喜。
突然天出異象,還是烈日當空,怎的一下風雲突變,半邊的天空黑壓壓的一片。沒的一會子功夫,天已經黑的伸手不見五指。真宗大為震驚,認為天出異象,必然於這孩子有關,立刻讓人去請來欽天監。
欽天監看了天象,在為小公主算了命格後,行李緩緩說道:“聖上容稟,小公主命格迥異,若是男子,必然是真龍天子的命格。怎奈生的女兒身,隻怕日後禍國殃民。留在這宮中,會長了公主身上的戾氣,還是應當寄予道觀撫養,讓公主消了這一身的戾氣。”
真宗雙拳緊握,兩眼緊閉,無奈的探口氣說道:“哎,罷了,就讓她去五台山的文殊菩薩道場修行吧。”
欽天監領命道是,真宗看了一眼女兒,女娃娃突然對著他微微一笑,眉眼間透露著聰敏之色。一看將來必然是個美麗的可人兒,真宗略有不忍。
轉身對著欽天監說道:“讓人好好照顧著,一切都按著公主的規格,切不可怠慢。待得公主及第之年,在接回宮中。”
欽天監道是,又問道:“那皇上給公主賜名吧。”
真宗覺得有些虧欠這個孩子,眉頭微蹙,轉身提筆寫下一個敏字。又道:“趙敏,這孩子天資聰敏,用的這個敏字。賜號徐國公主。”
欽天監看著真宗,本欲想說本朝從未有公主不到及第之年便賜封號的傳統。在轉念一想,這些皇帝必然是都知道的,如此做,不過是想要彌補對這位公主的虧欠。欽天監也不好多說什麼,隻能著手去辦。
沈德妃醒來後不見孩子,便問身邊的女婢。女婢皆不敢言,沈德妃察覺出其中有異。這時候真宗來探望德妃,將事情的始末告知,德妃心疼不已。但是因為是個女兒,且又是個命格迥異的女兒,德妃在不舍,此時也不敢在真宗麵前表露出來。
真宗為了安撫德妃,特來陪伴她,給了她些許賞賜,加之這些恩寵,德妃在不舍,卻也無話可說。隻怪自己和那個孩子沒有緣分,如今隻好在做打算。德妃此舉,卻讓真宗對她更為疼愛,從此榮寵不斷。
五年後,五台山道觀上。
一個白衣勝雪的女孩,和一個青衣男孩在林間追逐。臘月的梅花開的正盛,大雪紛飛,兩個孩子似乎感覺不到一絲的涼意。
女孩散落著三千青絲,模樣出落,眼神清澈,眉宇間透露著一股英豪之氣。這正是真宗遺落在外的小公主趙敏。因為在道觀隨玉清長老修行,為了方便,賜她道號荷碩。玉清長老希望她能夠如荷花一般的純淨,出淤泥而不染,又能開出碩果累累。
另一個男孩,麵若秋色,眉如墨畫,一頭濃密墨色的頭發,眼如明鏡。他是狄青,玉清長老座下大弟子。因家境貧寒,機緣巧合之下被玉清長老收為關門弟子。
梅花隨風飛舞在林間,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坐在樹下靜靜的撫琴。一旁的香爐冒著嫋嫋的青煙,琴聲悠揚婉轉。伴隨著孩提的吟吟笑聲,煞是一副美麗的風景。
突然琴聲畢,老人對著兩個孩子招招手。二人不約而同的朝老者處跑去,老者點點頭,看著兩個娃娃,說道:“如今啊碩已經長大了,該學些東西了,可不能在這麼胡鬧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