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練兵老山林 (一)(2 / 2)

我知道,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是需要時間的,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才能達到基本要求。我們已經訓練了兩三個月,而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如果我們再能強化訓練三四個月到半年時間,救國軍的戰鬥力一定會得到極大提升,可以達到鬼子目前的戰鬥力水平。但鬼子在到處肆虐,老百姓受苦受難,我們的國家支離破碎,我們不可能一直窩在山裏訓練。隻要有機會,我們就要出山打鬼子,盡可能的讓老百姓少受苦難。所以我們可能很多時候都將是已戰代練,在戰鬥中完成訓練,盡管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可我們別無選擇。

我擬定了一份全軍的訓練方案,各大隊根據自己的特點也要製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案。時間暫定為兩個月,這兩個月如果沒有特別重大的事情我們都將在山裏刻苦訓練,兩個月後我們要將隊伍拉到山外檢驗訓練成果。”

山林裏到處都是救國軍弟兄玩命訓練的身影,他們時而集中,時而分開,時而攀岩,時而潛伏,時而格鬥,時而拚刺……豔陽三伏,風雨雷電,黑夜白晝,弟兄們揮汗如雨,誰都不肯落在別人後麵,誰也不敢落在別人後麵,因為落在別人後麵換來的將是無休無止的懲罰……

說是訓練,其實更多的是比賽。每天各大隊長隻要把訓練題目一提出,還沒等說出訓練內容和要求,那些士兵“嗡”的一聲就嚷嚷著跑開了,他們已經迫不及待,根本不管別的。格鬥,隻要沒有人打得過自己就行,別的任何要求都是蒼白的;射擊,隻要射中目標就行,至於怎麼射擊那是自己的事;拚刺,隻要能刺中別人而又不被別人刺中就是目的,那些要領自己慢慢體會;攀登,隻要能上去能下來就行,不一定非要保險帶;埋伏,隻要不被別人發現就行……

特務大隊的訓練和別人不一樣,除了常規訓練外,還要訓練偵察、化裝等各種技能,擒拿格鬥、狙擊、叢林作戰等要求比別人更高。蠻娃每天帶領幾個人在不同的地方訓練,沈世傑也經常和他們一起訓練,把講武堂學到的東西一點不剩的倒給特務大隊。當然,特務大隊除了訓練還要偵察,經常到山外各處偵察敵情,防止鬼子偷襲。

每次出山偵察,胡司令都要弟兄們的把錢帶足,一方麵有錢好辦事,更重要的是回來買油買肉,有條件還要買菜。每天強化訓練體力消耗極大,盡管飯管飽,可沒有油水,弟兄們老是喊餓。有錢卻買不到東西,胡司令心裏這個急啊,可自己又不能出山,隻好托特務大隊找機會買。

能買到肉和油的機會並不多,很多時候因為怕暴露身份什麼都不敢買,即使能買到每人每次也隻能買幾斤或十幾斤肉或油,至於菜蔬基本買不到,至多買幾斤土豆或蘿卜。胡司令整天都為手頭這點可憐的肉油發愁,兄弟們恨不得把他捧上天,可他怎麼也無法滿足大家的要求。

在緊張訓練的同時,救國軍也在不斷加強對“鳥窩”的防禦,“鳥窩”是胡司令對駐地的戲稱,時間長了大家也都這麼叫。沈世傑非常清楚一旦斷魂山被攻克,救國軍就成了甕中之鱉,根本無處逃命。斷魂山雖然方圓幾十裏,可四周全是絕壁,山裏峰巒疊嶂,回旋的餘地非常有限,因此,東邊進山路就成了防禦的重中之重。救國軍兵力有限,無法在東邊山崖上布置重兵,沈世傑隻好把重點放在峽穀大橋上。

峽穀大橋已今非昔比,現在成了真正的大橋。三根水桶粗細的圓木橫跨峽穀,圓木上麵鋪上厚木板,形成了一座三米寬、近四十米長的大橋,大橋兩側拉了幾道繩索權當護欄。橋上鋪的木板都用繩索固定在圓木上,一旦鬼子來襲,解開繩索把木板扔進峽穀,大橋就隻剩三根木頭了。特別是靠近西邊十來米橋上鋪的木板上都栓著長繩,情況危急時,人在峽穀西岸就可把木板直接拉離橋麵。

除此之外,大橋兩岸都設有掩體,各有幾名士兵晝夜值守。橋東邊掩體用石塊堆砌,上麵鋪些木板,兩名士兵在裏麵站崗。橋西邊利用地形在山坡上挖了座地堡,地堡約一人高兩米寬,沿峽穀走向挖了十來米長,每隔兩米挖一瞭望孔。地堡裏麵生活休息設施俱全,四名士兵值守,救國軍唯一的一挺歪把子機槍就配備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