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愁解悶(1 / 3)

人一旦心中滿懷怨恨,所謂“怨天尤人”,總覺得世間不公不平,覺得自己受了委屈,覺得天下人都對不起自己,這就是人生危險的信號。因為你對社會的熱情不夠,對人生的際遇認識不清。

情緒

明太祖的馬皇後從小家貧,為了幫助做家務而留了一雙天足。明太祖登位後,有一年元宵節微服私訪京城的燈會,看到一則圖文並茂的燈謎,畫中有一雙天然大足的婦人,懷抱一個大西瓜,眉開眼笑,模樣十分滑稽。朱元璋不解其意,回宮後向馬皇後提起此事,馬皇後訕然一笑:“妾乃淮西人氏,且為天足,此謎謎底想必就是妾了。”朱元璋一聽十分生氣,下令拘拿製謎者。馬皇後勸解說:“佳節吉日,與民同樂,又有何妨?何況妾本是天足,說又何錯?不必小題大做,貽笑大方!”

兒女有時會向父母鬧情緒,妻子有時會向丈夫鬧情緒,部下有時會向長官鬧情緒,朋友與朋友有時也會彼此鬧情緒。由此觀之,情緒都是弱者所表現的抗爭之行為也。

現在的社會上,學生鬧情緒,不肯上課;公務員鬧情緒,不肯上班;貓狗鬧情緒,不肯聽話;機械鬧情緒,不肯轉動。男女老少都會鬧情緒,有的人鬧情緒時離家出走,有的人鬧情緒時閉門睡覺。情緒之對人有害,實在非常之大!

情緒,人皆有之。婦女以撒嬌來發泄情緒,青年以打鬥來表露情緒,兒童以哭鬧來表示情緒,甚至商人罷市、工人罷工、航空罷飛、火車罷行,此皆各種情緒的發泄。

為什麼大家都歡喜鬧情緒?他一定想到利用情緒來解決問題。其實,鬧情緒隻有壞事,而不能解決問題。

經常鬧情緒的兒女,父母會不歡喜他;經常鬧情緒的學生,老師一定認為他的品德有問題;部下經常鬧情緒,長官不會提拔他;甚至夫妻經常鬧情緒,也會影響和諧相愛的情感。

經常鬧情緒的人,一般人形容為“晴時多雲偶陣雨”。人一鬧情緒,講話就沒有情理;人一鬧情緒,生活就沒有規矩;人一鬧情緒,義理、人情都會不顧;人一鬧情緒,美好形象就難以維護。

佛教說情緒乃無明業風。當無明業風一起,大海會波濤洶湧,人間會黯淡無光,人性會雲遮日蔽,真理會歪曲不正。情緒之危害,實在不謂不大呀!

當情緒發作的時候,有人摔摜碗盤桌椅,其實碗盤桌椅也沒有犯過;有人情緒發作的時候,怨天怪地,詛咒別人,其實天地、他人也沒有得罪於他。

自古以來的中國,為了帝王以及權勢中人的情緒,而成為冤死的鬼魂,不知為數多少!很多有能力的人,因為主管的情緒而棄職還鄉、埋名林下的,不知凡幾!

所謂情緒,對個人陰雲風暴,會傷害自己;對國家、大眾、社會,如果情緒用事,則國之不國,政之不政,影響可謂大矣!

·佛光菜根譚·

情緒化的言論隻是逞一時之快,必無好的結果;

理智性的講話是經過再三思慮,必能各方圓融。

你滿意嗎

春秋時,宋國有一個人得到一塊美玉,獻給做官的子罕,子罕堅辭不受。那個人以為子罕不識貨,就明白地告訴他說:“這是一塊寶玉啊!”子罕道:“你以玉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我們都失去了自己的寶貝,不如各守其寶吧!”

不知大家平時有沒有仔細思考,問問自己:你對家居生活滿意嗎?你對當今社會現況滿意嗎?滿意,當然是加分,不滿意,就是負數,負的太多,實在不勝負荷。茲就“你滿意嗎”提出數事一談:

一、你對自己的兒女滿意嗎?人不必比較,人比人,氣死人,所以不必認為別人家的兒女比較好,其實自己的兒女才是寶;你說兒女不聰明,兒童的聰明智慧發展,有早有晚,不必著急;你說兒女不乖,調皮的孩子有時候更有思想,將來也許更有出息;你說兒女老在外麵遊蕩不聽話,隻要父母常在家中陪他讀書、遊戲,他不會舍棄甜蜜家庭在外流連忘返。父母對兒女滿意,兒女也才會對父母滿意。

二、你對工作的收入滿意嗎?你從事什麼工作?你對工作滿意嗎?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覺得收入不高,想要跳槽。但是你有沒有思前想後再三考慮,萬一遇到“此山望見彼山高,到了彼山沒柴燒”的後果會如何呢?工作待遇高低,也不完全取決於老板,也要看員工的生產成績如何。也就是說,你的工作能量也要讓老板滿意,老板才能給你高薪。現在做大官、居高位的人,薪水有時反不及一個擺地攤、賣燒餅油條的人收入好。但是你知道嗎?擺地攤、賣燒餅油條的人有多麼辛苦?所以要想賺錢,先要提升自己的勞動力,盡管世間的賺錢之道有很多,有的人用金錢賺錢,有的人用能力賺錢,有的人用名氣賺錢,有的人用智慧賺錢,但總要自己有真本事付出,才有對等的收入。

三、你對結交的朋友滿意嗎?朋友之交,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你慨歎過朋友對你不真心,對你沒有幫助嗎?你可以先反問:我對朋友有真心嗎?有幫助嗎?世間一切都有因果關係,你要人家怎麼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待人。朋友當中,有共患難的,有共安樂的,有共事業的,有共承擔的,你喜歡哪種朋友?你喜歡的朋友,你怎麼待他,他就怎麼待你,這是自然的因果。

四、你對每日的生活滿意嗎?所謂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你對自己的衣著滿意嗎?你對家中的飲食三餐滿意嗎?你對居家環境的品質滿意嗎?你對交通往來的方便滿意嗎?你是有車階級,可能路上塞車嚴重,難以令人滿意;你沒有自家轎車,可能搭地鐵、客運、公車上下班,反而輕鬆愉快。其實,滿不滿意可能難有標準,就看生活上你怎麼處理。你對家人的感情,對娛樂的生活,甚至對宗教的信仰,都善於安排、處理,可能就會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

總之,世間事難以十全十美,就看自己的心態。你善於轉化心境,就能化苦為樂、化危為安、化難為易,所以真正說來,你自己的心情可以變化你的世界,滿不滿意,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佛光菜根譚·

一個人有信用,信用就是財富;

一個人有道德,道德就是財富;

一個人有健康,健康就是財富;

一個人有責任,責任就是財富。

消除壓力

方東美先生平生喜愛遊泳,有一次在遊泳時,忽然身子往水底下沉,在求生的本能下,他拚命地掙紮,但是愈掙紮愈下沉,眼看即將遭到滅頂的危險。這時他平靜一想:“我是個哲學家,對於生死應該看得開才是,如此求生怕死的樣子太難看了,一個哲學家,死也要死得灑脫一點啊!”這樣一想,心情輕鬆了許多,四肢也自然放鬆,結果借著水的浮力浮出水麵而獲得生還。

現代經常有人說:“生活壓力太重!”為什麼會壓力太重?怎樣消除壓力呢?

學生認為功課太緊,壓力太重;父母說家庭瑣事太雜,壓力太重;警察覺得任務太多,壓力太重;公教人員不滿上班時間太長,壓力太重。

壓力!壓力!無論男女老少,都活在生活的壓力中,都感到生活的壓力太重!房客付不起房租,有經濟上的壓力;父母覺得兒女不聽話,有養兒育女的壓力;夫妻彼此間懷疑對方婚外情,有感情上的壓力;菜市場的菜販有生意競爭的壓力;掃街的清道夫也有早起對抗髒亂的壓力。

其實,生活中外在的壓力很多,例如失望的壓力、困難的壓力、貧窮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疾病的壓力、情感的壓力、人事的壓力,甚至死亡的壓力,等等,到處都是壓力啊!

除了外麵的壓力之外,內心也有許多的壓力,例如空虛的壓力、嫉妒的壓力、憂愁的壓力、嗔恨的壓力、邪知的壓力、邪見的壓力、仇恨的壓力等。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實在沉重!

壓力,也不一定是壞的才是壓力,好的事物也可以成為壓力,例如擁有的壓力、美麗的壓力、名位的壓力、恩情的壓力、成功的壓力等,真是“天長地久有時盡,壓力綿綿無盡期”!

有的人感到壓力太重,身心疲累;有的人感到壓力太重,意誌消沉;有的人感到壓力太重,想要輕生;有的人感到壓力太重,精神失常。你想過要消除壓力嗎?茲提供辦法如下:

第一,提升自己對事理認知的智慧,增加認知的力量,可以消除壓力。

第二,放寬心胸,像大海容納百川,像虛空容納萬物,凡事包容它,不要負擔它,自然就能消除壓力。

第三,提得起,放得下,好像皮箱一樣,用的時候提起,不用的時候放下,凡事不比較、不計較,自然可以消除壓力。

第四,與壓力為友,心甘情願地接受它,何壓力之有?

第五,乘興逍遙,隨緣放曠,不求不拒,自然會消除壓力。

第六,培植修養的功夫,增強自己的忍耐力、慈悲力、智慧力,用自己的心力承擔,何必在乎壓力!

學佛的人有禪觀、慧思、正見、明理,對世間一切事都能順乎自然,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又哪裏還會有什麼壓力呢?

·佛光菜根譚·

人不患無才,識進則才進;

人不患無量,見大則量大。

憂鬱症

鬆下幸之助的公司招考高級職員,預定錄取十名,結果幾千個人前來報名。考試的門檻很高,一關又一關,花了好幾天時間,最後終於錄取了十個人。這當中,鬆下幸之助很早就注意到一個年輕人,覺得他很優秀,但結果這名青年卻落選了。鬆下幸之助心想:“好奇怪,為什麼那麼優秀的年輕人沒有考取呢?”於是他把考試的資料調來一看,發現這個年輕人應該是第二名,由於分數算錯才會落榜。鬆下幸之助趕緊叫人通知落榜的年輕人來上班,結果回話說:“那個人因為落榜已經上吊自殺了!”大家一聽:“唉!真可惜啊!”鬆下幸之助說:“不可惜,經不起一點壓力就要上吊的人,還是早一點死了比較好。”

時下的社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罹患憂鬱症的人好像忽然多了起來。家庭裏,如果有一個憂鬱症患者,就如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全家的生活步調完全被打亂,家中的歡笑減少了,家中的氣氛也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人為什麼會得憂鬱症呢?試說原因如下:

一、生命沒有抗力。患憂鬱症的人,必定是生命缺少抗壓力。在現實的社會裏,每個人所受的壓力之多,難以計數。金錢、人情、是非、課業、工作等,可以說從早到晚,壓力從四麵八方蜂擁而來。壓力不但來自外境,有時從內心“庸人自擾”,也會給自己製造很大的壓力。沒有抗壓性的人,就好像房屋沒有屋頂遮雨,又如燈籠失去四周的屏障,小小的燭火無法抗拒外來的強風,自然會被吹熄。

二、心中沒有歡喜。患憂鬱症的人,不懂得活出樂觀的人生,心中沒有一點歡喜,就算有好人好事,他也不以為意,所以平時鬱積在心中的悶氣沒有出處,久而久之一旦爆發,就成為憂鬱症。吾人要培養一種“給人歡喜”的美德,即使不能給人歡喜,別人說一些好言好語給我們歡喜,我們也要感謝。沒有歡喜、感恩的心,當然就會產生憂鬱症了。

三、生活沒有目標。人生要建立目標,才能向前走,才不會失去方向。兒童要討父母的歡喜,就是目標;學生讀書,希望有好的成績,就是目標。士農工商希望賺錢,政治人物希望升官,因為有目標,就有奮鬥的勇氣,就有前進的動力。患憂鬱症的人,不但生活沒有目標,而且喜歡鑽牛角尖,凡事想不開,一件事、一句話都把它鬱積在心裏,沒有適當地疏解、發泄,就很難不罹患憂鬱症了。

四、行事沒有積極。人生要積極,積極的人生會不斷地想要走出去服務大眾,為人群設想。例如,工人努力增產報國,農夫應時耕耘播種,作家每天創作、發表意見,新聞記者用心采訪新聞、報道新知,甚至演藝人員也在想怎樣表演才能給人歡喜。如果行事積極,沒有時間朝消極、灰暗的地方想,人生自然會有無限的光明前途,哪裏會得憂鬱症呢?

五、眼中沒有他人。患憂鬱症的人,可能他的心中隻有自己,眼中沒有他人的存在;如果他的眼中能看到大眾,他的心中能想到父母、親人、朋友,想到別人需要他,他應該滿足大家,如此又怎麼會患憂鬱症呢?這個世界之所以有糾紛,就是有的人隻想到自己,不能包容他人;如果我們不但眼中有人、心中有人,而且把別人都當成是自己的善知識,看成是未來佛,看成是自己的有緣人,這個世界不是很美好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